他們的武裝力量一開始很小。最大的才五十人左右,平常出動才二十人左右,但他們卻裝備了較為先進的武器。這些來自水盜,無業遊民,當地好鬥之徒拿著秦國製造的轉輪手槍或者是彈匣式手槍。就是秦國的17式手槍的變形槍。這是他們的近戰武器,此外他們還有背負較為先進的活門步槍,注意,他們使用的槍彈還是黑火藥槍彈。不是秦國使用的無煙火藥槍彈。最落後的還有就是裝滿鐵珠的散彈槍。采用的燧發點火方式。雖然這些武器在秦國眼裏算不上先進。甚至是沒有一件可以看上眼的。但這些武器對付南方的越人卻足夠先進了。
“嘭。”一聲巨大的槍響激起了周圍鳥獸的驚慌。而以部落聚集的越人感到非常的恐慌。他們以為是神靈以雷電的方式發怒於他們自己。嚇的所有人不敢動。而楚人趁機發動迅速的進攻打擊一個部落。
“砰砰。砰。”連續的槍響。首先打擊掉那些還有一定反抗的人。而越人紛紛中彈倒地不起。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會發出火和巨大聲響的武器,他們認為楚人就是神人出現。這是上天對他們的一種懲罰。他們趴在地上不敢動彈。
而楚人殺死幾人之後也不會過多的殺死更多的人。因為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奴隸。隨後這個部落就所有人都會成為戰俘奴隸。然後被捆綁起來押送到河流停靠點。在那裏裝船運走。
楚人襲擊的是南方越人土著。這些土著還是一些原始部落。統一意識的國家還沒有出現。他們當中有的還長期處於母係社會當中。他們的武器情況也非常的差。竹弓箭,竹標槍。要不就是竹吹管。這是一種南方武器。這種武器帶有一撮羽毛的吹箭。箭是骨頭或者是竹子做成的,上麵塗有某些劇毒物質。通常能夠輕易殺死人。楚人對這種武器極度反感。不過他們有更為先進的武器。火藥武器。
這是楚國第一條商業性質的奴隸通道。而另外一條則充滿了未知,冒險和挑戰。不過,他們首先帶來的卻是巨大的暴利。
楚國在吳越地區有很多天然的港口。這些港口靠近海洋。比如現在的上海就是在吳越地區。楚國商人在這裏組織武裝力量。這些武裝力量登上適合近海航行的平底木質船。然後沿著海岸線。記住是海岸線。他們根本就沒有進行遠海的打算。而且他們的地理知識也不足以讓他們有出行大海的計劃。而且他們的船隻也無法抵禦巨大的海浪。
而且,海上還有很多未知的情況。天氣,暴風雨以及其他惡劣天氣的出現。由於是近海,一些地方還有看不見的暗礁。這些都是海上危險的地方。但大海不是如此的有危險。他還有最便利的地方。那就是交通。海路讓他們可以隨著船隻漂流到他們想要的地方。
這些楚國商人武裝力量和九江地區人數差不多。他們最大的也隻有五十人。不過通常出行人數超過三十五人以上。他們以海船的方式出海。沿著海岸線進發。然後隨機登上陸地,從海洋上發動奇襲進攻那些沿海的越人部落。而當地的越人土著還沒有想到會有敵人從海上進攻他們。而且一上來就是猛烈的射擊。他們使用任何武器都無法抵禦。
最早的漁網,魚叉根本就是這些拿著火槍的楚人商業武裝力量的對手。在短暫的正麵交鋒之後。那些活著的,完好的越人土著成為了楚人海上商船武裝力量的第一批戰俘。也是他們手中第一桶金。以及奴隸商品。他們被捆綁押送到小船上。然後通過小船,或者是直接押送到楚人的海船上。然後他們會捕獲滿滿一船的人才會返回他們的基地。
就這樣,楚國有了兩大專門以捕獲越人土著的商業武裝力量。這種商業武裝力量主要依靠楚國發達的船運為主要機動方式。他們以河流或者是沿海為出發點。然後利用秦國先進的武器突然發動攻擊,襲擊那些原始部落。主要捕獲當地的土著。然後返回運送到秦人的碼頭。和秦人交換換取工業品。這些工業品反過來銷售給楚人。然後在直接南下繼續捕獲奴隸。如此反複,形成了新的奴隸貿易。這種貿易還有很大延展的機會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