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係統方麵,秦國製造廠原本安裝一門兩寸小口徑火炮,但裝甲戰車內的空間實在是太過於狹窄而不得不作罷,最後不得不選擇了機槍作為其主力武器。裝甲戰車由於缺乏良好的視線。特別是駕駛員方麵。隻有一道小縫隙才能看得清楚,所以,秦國專家們使用了潛望鏡讓機槍手作為觀察,然後跟駕駛員交流。實際情況是,裝甲戰車內噪聲很大。機槍手隻能通過手勢,或者是大聲的叫喊,駕駛員才能明白。而且,機槍手要不斷的掃射四周,操作機槍。因為對付坦克有效的武器是火炮。秦國步兵火炮可以幹掉這種“廢物”戰車。秦國步兵自己說道。
有的時候,駕駛員也不得不佩帶手槍。透過一定的縫隙進行射擊。主要是防護裝甲戰車。可以說,裝甲戰車的防護性隻能抵禦子彈的侵襲,而不能抵禦火炮的進攻。
在懸掛係統方麵,秦國使用了較為先進的液壓懸掛係統。這種係統其實並不是很成熟。秦國的履帶車輛多使用彈簧和液壓共同的懸掛係統。液壓懸掛還屬於一種不成熟的新技術。
而液壓懸掛則需要密封性較好的塑料材料。這種材料極度的不耐磨損。所以需要不停的更換。可以說,這是一種實驗產品。
秦國擁有這樣的履帶裝甲戰車實驗性的裝備了兩個連。不過,這兩個連使用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是單獨使用。主要是按照騎兵機動衝鋒戰術使用。而另外則配合步兵使用。但步兵一般不願意和這種裝甲戰車搭配,第一他的速度很慢。有的時候步兵走到他的前麵。主要是故障不斷的出現讓裝甲停下來。另外就是,裝甲戰車視線有限。如果倒車,或者是步兵在側麵的話,裝甲左右機動的時候很容易壓傷自己人。已經有好幾名士兵為此失去了自己的腿。所以,士兵對這種東西非常的不看好。也不願意和裝甲戰車一同作戰。士兵聯絡裝甲戰車的時候,一般都喜歡用槍托狠狠的砸裝甲戰車的裝甲。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報複戰車。
除了這些之外。秦國還配備了一個連的裝甲汽車。裝甲汽車是在秦國丁型車基礎上加裝鐵板鉚接而成的。由於其馬力較小。秦國隻能在上麵搭配一些步槍。或者是輕型的步兵機槍。裝甲汽車的火力,防禦方麵由於步兵,但在火炮勉強十分脆弱。秦國實驗結果表明。這種裝甲戰車在一百五十步的時候就能被對方使用的老式青銅火炮擊穿。如果連續被擊中。則有可能起火徹底的被擊毀掉。因為使用的是汽油,汽油的揮發性很強。
秦國把兩個連的裝甲履帶車和一個連的裝甲汽車外加一個後勤補給保障連隊和一個特別步兵連共同組成了一個裝甲機動營。這是秦國第一個實驗性質的裝甲戰編製。
在觀摩演習台上,秦國軍方邀請了近期頻繁走動的劇辛和燕國太子丹以及燕國大使,武官來觀摩參觀。除了燕國人之外。還有趙國名將李牧以及隨從人員。
秦國展示了他們在裝甲戰方麵的優越性。因為其他幾國都不可能製造裝甲戰車,隻有秦國一家能造出裝甲戰車。而秦國也是唯一一個汽車工業崛起的大國。
李牧等人是什麼話也不說。而秦國大將王翦則不停的在一旁介紹。因為按照秦國最高會議提出來的建議。秦國計劃要把裝甲戰車推銷給燕國。而且,秦國要把這一個營的裝備高價賣給燕國。以便換取更多的資金來建造更加強大的裝甲部隊。同時,在燕國,秦國要檢驗一下。兩種不同方式使用裝甲戰車那種更有效。更具有殺傷效果。
而燕國人則不停的看著這些來回跑動可以防禦,可以進攻的武器,這種武器可以移動,可以停下來。最主要的是,實現了進攻和防禦兩種相互矛盾的結合。
燕國事實上已經喪失了在短時間內構築一條防線的可能。而且也不可能防守住自己國家的國界線。這是事實。但這種裝甲戰車武器的出現。卻可以大大的改善這種情況。燕國可以利用裝甲戰車構築一條穩當的防線。這種防禦線可以借助裝甲戰車來構築。
把戰車一字排開。就可以完成這樣的防禦線。而秦國人也是這麼想的。秦國讓燕國人看,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