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燕秦兩國購買一個營的裝甲戰車裝備的時候,東線已經發生成另外一片新的局麵。齊軍的前鋒已經打到燕國邊界線。不出秦國軍方所料。燕軍當地部隊還沒有接觸就開始大麵的潰逃。他們的武器根本不入齊軍的厲害。
一麵燕國旗幟從燕國一座破敗的縣城扔了下來。換上的則是齊軍戰旗和騎兵部隊的旗幟。
\"隨我進城。”一名齊軍騎兵軍官大聲叫喊道。
“衝啊。”齊軍騎兵快速的衝進城去,隨著齊軍的進入,標誌著這座縣城淪陷了。而燕國的這座縣城在正式進城之前是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的。當地的地方長官非常清楚,憑借破敗的城池根本無法抵禦那些炸藥,炮彈的攻擊。與其受到無辜傷害,不如主動投降。而且當地的駐軍連打的意思都沒有就全跑了。
燕軍主力已經成為一個空殼了。表麵隻有三萬人的大編製,但實際隻有五千多人,而這五千多人連槍都打不開。更不可能去打仗了。
而地方軍隊更是如此,比如這個剛剛投降的小縣城,當地駐軍的武器中竟然還有弓箭。一些士兵依然還使用青銅戈和戟作為武器。而一些私人武裝都已經裝備機槍了。特別是齊軍已經實現了全麵換裝火器的節奏。而燕國軍隊竟然還有使用冷兵器。這種武器差別直接影響雙方戰鬥力的差距。不用說,投降,逃跑非常的明智。
而燕國從邊界到燕都,這樣的裝備到處都是,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戰鬥力。
但燕國在遼東一地卻非常特殊,那裏北部有山地人存在。這些山地人民風彪悍。就連裝備最好的秦軍也隻能和對手在山地中打一個平手。而遼東的東部,和南部,則是朝鮮。這些朝鮮人形成了一些小國,這些小國開始從今天的長白山南下遷移到朝鮮半島上居住。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在遼東。燕國民間武裝組織和秦國雇傭兵共同合作。不斷的向其發動進攻。持續不斷的騷擾其生活。
這種騷擾是災難性的。大批人口被作為奴隸抓走。而一些老弱病殘則直接被殺死,他們的財物作為戰利品被搶劫走。這種騷擾從根上就斷絕了這一地區人類活動的跡象。然後,這些武裝就會在這個居住點建立活動基地。然後向四周不斷的擴張。而北方有著極大的奴隸需求。這種需求導致這樣的戰爭騷擾持續不斷。
也正是如此,讓東部,和南部的朝鮮人形成一些小國。這些小國為了抵抗不斷騷擾而來的武裝組織,他們共同成立了朝鮮國,這種國家還帶有邦聯製。也就是國家聯合體的意思。盟主則是輪流擔任。這樣的國家目前穩定的居住點在今天鴨綠江南岸。他們希望那條河流作為防禦線抵禦武裝組織的襲擾。
這種襲擾鍛煉了燕國民間武裝力量。他們擅長偷襲,偵查,山地作戰。這是目前燕國預備役作戰力量。但對這股力量。秦國,燕國誰都沒有注意到。但卻讓另外一個國家知曉了。這個國家就是齊國。
聯合朝鮮國,尚文在後來的表述中如此稱呼。聯合朝鮮國認為不能如此坐以待斃。他們認為,他們的國家麵對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持續不斷的騷擾。這種騷擾是災難性的,因為,聯合朝鮮國流失了很多人口。聯合朝鮮國屬於輕度農業國家,這個國家可以種植一定的農作物,比如中原的粟。但沒有技術種植小麥。其餘的則是依靠打獵生活。在技術方麵還知道如何冶煉青銅。
但這些對那些可以拿槍不斷射擊的國家來說以及算是非常落後的了。加上奴隸貿易的刺激。這種侵害讓聯合朝鮮感到莫大的危機感。
為此,聯合朝鮮開始積極的尋求外援。他們通過海運,坐船到達今天的齊國,在不斷的和齊國漁民交流當中。他們終於知道,齊國正在和他們的敵人交戰。而且,敵人還打不過這個國家。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聯合朝鮮派出了一支特別外交使團出使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