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幕卻把齊軍弄的不知所措了。齊軍士兵是殺氣騰騰的衝過來,但燕軍絲毫不抵抗的就要投降,這弄得齊軍士兵都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越來越多的齊軍士兵衝了過來,他們腳步放緩,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看著這些緊張,嘴裏不停的說著“不要殺我。“的燕軍士兵。
”閉嘴,都給我閉嘴。”一名還喘著氣的齊軍老兵端著槍上前就是一槍托把就近的一名燕軍士兵砸倒在地。然後就是一頓腳踹。
“閉嘴。”老兵不斷的用腳,或者是用槍托砸。
“夠了。不要打了。”齊軍軍官攔截道。而其他的燕軍士兵更加恐懼了。他們還是第一次經曆這樣的場麵。齊軍殺氣騰騰的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看著舉著雙手的燕軍戰俘。
“行了。我們不打了。”軍官攔截道。
“把這些戰俘都押走吧。”軍官看了看四周,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這些戰俘。而不是刺激這些戰俘重新拿起槍進行第二輪反抗。
“把這些戰俘的槍都收繳了。”齊軍軍官大聲的命令道。
而燕軍的槍支此時都在地上。他們早就把自己的步槍扔掉了。
齊軍士兵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搜身,然後把燕軍戰俘編組,進行收押。不過,燕軍不是沒有抵抗,而是這種抵抗非常的沒有意義。
就在齊軍士兵進行搜查戰俘的時候,燕軍一些士兵還是自發的開槍射擊。但他們的抵抗很快就被其壓製下去。火力,射擊速度,殺傷力方麵存在很大武器代差的燕軍,根本就不是齊軍的對手。
“早知道,就該讓我們的步兵衝過去。”一名齊軍軍官不滿的說道。
“也未必,如果我們沒有炮兵的一陣亂轟,估計,燕軍還會選擇抵抗。”另外一名軍官爭辯道。
不管哪種看法正確,但眼前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燕軍戰俘變成了一條條長長的隊伍往前走。而中間還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這支燕國大軍已經不複存在了。齊軍勝利了。
就在燕軍投降的當天。秦軍,趙軍分別在各自預設的演習地域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秦軍和趙軍的演習代號為“鐵拳”。
“鐵拳”軍事演習早在秦國和趙國聯合掏空燕國財政的時候就已經計劃好了。
“我們應該盡早的完成對燕國戰事兵力上的調動。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進入主動有利的地位。不會讓我們兩國共同進入一種無可奈何,讓齊國人形成事實的狀態。”李牧寫了這樣一份報告給秦國的參謀部。
王翦也有這樣的看法。隻有存在軍事力量,才能證明兩國共同的態度,這樣,才能在戰略局麵上占據主動。於是王翦當即同意了李牧的看法。並且開始具體的商討一些細節上的問題。
經過五天的激烈討論,秦國趙國共同製定了“鐵拳”軍事演習計劃。演習的目的不僅僅是檢驗軍事戰鬥能力。同時,也是完成軍事部署,就目前來看,完成軍事部署要遠遠大於前者。
秦國借助軍事演習的計劃,他們調集了第一步兵師,第一騎兵旅,第二步兵師的兩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分別到燕國北方邊界和趙國的西部邊界,也就是太原的位置。
調動到這裏,則可以借助發達的鐵路網絡完成兵力投送。隻要秦國一聲令下,大軍就可以大規模的出動,機動到趙國的邯鄲,然後從邯鄲向東可以從側麵發動進攻攻擊齊軍的側翼。
不僅僅是秦軍。趙軍也展開了演習部隊,來自西部的精銳部隊開始編入了大量的新兵。這些部隊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換裝才能發動進攻。而另外一邊。趙軍不僅僅調用了大量的直接作戰力量。同時還調用了大量的工程兵單位進入東部。
李牧給工程單位下達的命令很簡單。那就是修路。不斷的修築各種的道路。因為,隻有道路修通之後,才能完成接下來的後勤補給。在裝備大量的火藥武器之後。後勤被越來越看重。
所以,戰爭首先問題就是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為此,李牧趁此機會,把趙國本來不多的工程兵單位進行了整合,這種整合就是把原來小單位的工程兵整合成團級規模,借此機會,趙國的工程兵力量就會大大發展。李牧是一個全才,他知道,在未來戰爭中,這些輔助兵種發揮的能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