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看可以,而且我也非常的讚同。”軍事顧問說道。
“這個方法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我想應該行的通。”軍事顧說道。
“那好我們立即召集其他顧問進行初步的商討,然後我們把這個結果上報給王上,以及給其他部門作為參考。”尚文說道。
隨後,尚文迅速的召集了大量的顧問進行了激烈的商討。而顧問們則把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應對的措施都編製成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的內容主要是,秦國將通過外交途徑,特別是外交談判來解決問題。最好在談判的時候,能夠處於一種相對和平的狀態,這種狀態對那三百人來說可以說是黃金時間。他們可以保持休整,同時秦國可以通過各方調集兵力,最後在談判的最後一刻形成巨大的優勢。
這種力量上的改變很容易讓秦國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完成撤軍。這對秦國,以及未來戰爭的控製方麵有巨大的好處。為了達到這種目的,秦國就不斷的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優勢發揮各種優勢來壓迫齊國。
比如,軍事調動優勢,秦國可以利用發達的鐵路調動。以及兵員武器裝備來壓製對手。在軍事上,齊國人就不得不考慮秦國在這方麵巨大的威脅。趨利避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這對秦國談判來說是一個很重要考慮的標準。
除了軍事調動之外,秦國還可以利用其龐大的商業網絡達到其目的,比如,使用物資製裁以及商業貿易製裁措施來達到目的。
秦國最先想到的就是武器製裁,齊國大部分武器彈藥都來自秦國的兵工廠,比如活門步槍,以及知道啦的生產加工。這些都來自秦國的兵工廠,這些兵工廠的倉庫中改造了大量的老式步槍,這些步槍都在大規模的傾銷給齊國,不僅僅是步槍,還有後勤方麵的子彈問題。秦國現在依然在生產這種老款的子彈。而且隨著戰爭的擴大,戰爭子彈需求與日俱增。沒有一天工廠不生產這種子彈的。
如果秦國現在突然停止子彈的供應,那麼齊國前線用不了多久就會沒有子彈發動進攻。而他們的士兵隻能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發動徒勞的進攻。
不僅是子彈供應,還有其他的供應,比如糧食,後勤補給物資方麵,秦國和楚國是目前兩個最大的商品糧出口國家,楚國的糧食主要是以稻米為主,但他主要是通過長江船隻運輸提供給秦國,而秦國則利用鐵路運輸大量的出口免費,肉製品的。特別是秦國的冷凍存儲技術的發達。讓秦國在食物出口方麵有很大的優勢,而齊國因為戰爭的巨大消耗,以及人力資源的抽調,對農業生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勞動力方麵。青壯年勞動力被抽調了一部分,那麼留下來的勞動力就隻能勉強完成農業生產,勉強完成的農業生產就會導致農業糧食產量的下降。不僅僅是產量的下降。另外一方麵就是齊國本身庫存糧食量也會下降。
戰爭是一種巨大的開銷。開銷來自龐大的後勤補給支撐,這種支撐主要來自國家庫存糧食能力。特別是在古代,這種情況特別的看重。
為此,齊國通過貿易手段從秦國商人手中大量的購買糧食,這些糧食不僅僅提供戰爭,其中大部分進行儲備,為的就是應對戰爭等其他突發事件的發生。
如果秦國現在突然停止出口糧食出口的話,那麼齊國的糧食供應暫時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從長遠看,他的庫存量就會迅速的下降。然後就會導致前線和本國出現大量的糧食荒。
出現糧食危機很有可能引發齊國的動蕩不安的局勢。秦國不僅僅有糧食,還有另外一種資源也在秦國的手中。那就是秦國的鋼鐵。齊國也有自己最初的兵工作坊,這些作坊在大量的仿製秦國的武器,但他們的材料來自秦國,如果秦國停止鋼鐵供應,不僅僅是鋼鐵,鐵錠的供應也能影響到齊國的武器生產,這種資源的停止供應,很有可能造成武器的直接下跌。武器供應不足,齊國就不可能再打仗了。因為沒有資源可以支撐了。秦國的目的就算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