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手對我們的飛艇絲毫沒有還手之力,我們的飛艇可以來回的移動。對方的步兵很少能夠及時發動反擊的。即便是使用火炮也很難擊中移動中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飛艇的生存能力比飛機的生存能力強。我們的飛艇即便是中彈之後依然能夠保持很強的升力讓我們的飛行員們回家。這一點需要指出。”
這是一份前線指揮官用電報發給秦國軍方的電報,這份電報特別指出了武裝飛艇的巨大對地殺傷作用。因為機槍擁有了較高的位置和較高的機動性,加上機槍使用的是雙聯裝。所以殺傷效果成倍的放大。但這份報告並沒有引起秦國軍方的重視,因為他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使用地麵力量來結束戰場戰鬥。
而就在秦軍想盡辦法如何支援前線的時候。齊軍內部卻形成了兩大派係。
齊軍之所以形成兩大派係,是因為,齊軍在打破了燕軍的整體防線之後快速前進軍。特別是齊軍勝利的,可以說毫無抵抗的進入燕國邊境之後,這種快速勝利,在三個月內占領燕都的相反就形成了。但那個時候這種想法還受到齊軍本身帶有一絲的理智所控製。
因為,齊軍的一些高層軍官他們認為,勝利來得太突然,而且太快了。這種太快反而讓他們感到一絲的恐懼和懷疑。但隨後發生的事情應征了他們的想法。
果然,燕軍派出了一支主力部隊參戰。這個時候,齊軍嚴陣以待,他們認為燕軍肯定是得到了秦軍的指揮,采取主動後撤,拉長齊軍後勤補給線的方式給予其重創。
但後來的結果實在是超過了齊軍的想象。
他們竟然麵對的是一支倉促臨時拚湊起來的連戰鬥力都沒有的軍隊。後來查獲的俘虜中竟然發現了大量的傻子,瞎子,聾子,啞巴,以及各種殘障人,女人。一些正常的人連槍都沒有摸過。這樣的軍隊一下子讓齊軍摸清了對方的底牌。
燕軍已經沒有任何後備力量了。而且這種力量已經讓燕國耗盡了所有的資源。燕國前麵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抵擋齊軍前進的了。在這種想法下,齊軍部分高級將領就認為,這個時候,齊軍應該快速的前進。爭取在三個月內結束戰事,占領燕國。徹底解決燕國問題。
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齊軍才強調快速的前進占領燕國。齊軍各個部隊之間加快了前進的步伐。但齊軍的內部還有不同的聲音,這部分不同的聲音就是來自田橫為代表的齊軍文官團隊。
相對於部分齊軍高級軍官的樂觀精神。田橫為代表的齊軍文官團隊則表現出一種擔憂,這種擔憂是有很大基礎的。齊軍的後勤補給已經處於一種超負荷運轉的狀態了。
齊軍一開始反攻的時候就沒有想到會一下子進攻這麼長的距離,可以說,從戰略態勢上,齊軍根本就沒有做這種準備,但隨著戰事發展,戰況已經超出了齊軍預期的範圍,隨即而來的就是後勤補給物資上的巨大壓力,為了給快速前進的前線部隊提供補給物資,齊國已經征調了大量的牛車進入前線提高保障,但戰線隨著齊軍的快速推進拉的後勤補給線越來越長,補給物資也越來越難。
這僅僅是一方麵。另外一方麵就是,齊軍士兵連續作戰兩個多月。很多士兵已經極度疲勞。從反攻開始。到現在,齊軍士兵很少能夠睡上安穩的一覺。加上後勤補給物資困難,他們缺少冬衣。這就造成很多士兵非戰鬥人員減員。齊軍士兵每天都在前進,加上道路狀況非常的惡化。特別是降水之後。就更加困難。
後勤不暢。士兵疲憊不堪,士氣逐漸低落,雖然一直再打勝仗,但士氣不是勝仗能夠解決的,還需要一定的物資保障。不僅僅這些。
田橫為代表的文官團隊還有另外一種思考。那就是外部環境。各大戰國國家是尋求平衡的。現在齊國兼並一國,就是要打破這種平衡。這種平衡被打破,那麼其他國家難道就不反對嗎?特別是秦國。這個國家可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