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韓國誌願兵(2 / 2)

秦軍卻除外。因為秦軍頻繁的爆發戰爭。國家動員兵力訓練之間的間隔比短,最重要的是,士兵都富有作戰經驗。而且秦國的獎勵製度驅使士兵積極參戰。

同樣。韓國和魏國兩個國家,征召的士兵的作戰積極性也不高。可以說是負數,他們不僅要繳納大量的稅賦。同時上戰場之後。斬獲敵人的首級獲得的戰功也無法晉升。按照韓國之前的征兵製度。貴族擁有一定的甲胄,武器,戰車,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成為軍官。而平民。則沒有這麼多的甲胄,武器。他們隻能靠配發的武器成為步兵。至於奴隸。其命運更加悲慘。

正是這種嚴格的等級分化製度。導致整個韓軍,魏軍的戰鬥力提升非常的有限。士兵的作戰積極性普遍不高。這直接導致士兵的戰鬥意誌不夠強。在強敵麵前很容易崩潰。兩國之前麵對秦軍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下。隻能不停的割地,割地。以換取僅有的生存空間和活命的時間。

這種征兵製度的弊病早早的就被張良發現。現在,韓國新軍建立。自然不能按照原來的方法進行征召軍隊。

“寡人欲鼓勵全民參與新軍。但唯恐參與新軍傷害國力。故采用誌願兵製。”女王在征召廣告中如此寫道。韓國依靠一支新軍發動叛亂而獲取新的王位更迭。同時,韓國就此展開了新的大規模的變革。這種變革對韓國來說意義重大。對今後的曆史發展也有巨大的貢獻。

韓國新軍是仿照秦軍建立的。軍官打破了原來那種貴族壟斷軍官。平民。奴隸即便是有機會也無法得到晉升機會的狀態。這樣一來。在這種功利的獎賞之下。以及官位的晉升誘惑之下。鼓勵平民參加軍隊作戰。這樣一來,軍隊上下有了新的血液注入,軍隊的戰鬥力就會逐漸變強,雖然這嚴重的損害了韓國貴族的利益。但是女王的權力地位建立的時候,本身就不是依靠的是貴族的支持,依靠的是新軍。隻有牢牢的掌控新軍的控製權,才能穩定王位的統治權。

“參加軍隊,不僅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還能得到比當工人還要優厚的薪酬。不僅如此。如果有幸作戰建立功勳。還會有晉升當軍官的機會。當軍官。相當於獲得了貴族一樣的身份。那個時候,別人怎麼看咱。想想看。”一名父親勸說自己的兒子去參軍報名說道。

對於華夏這樣一個以家庭傳承,家庭榮耀高於一切的國家來說。有這樣的機會家庭通常都要努力一把,以便把握這樣的機會得到新的社會地位。這種家庭傳承正是秦國改革後所希望的那樣。

女王的征兵廣告達到了她想要的結果。韓國上下民眾對參軍非常的重視。韓國的強壯年男子都前來報名參加軍隊。

“參軍好,參軍美。參軍不用去交稅。參軍還能當上上人。”一群小孩在報名處唱到。而所有前來報名的韓國年輕男子對小孩的唱詞漠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被選上。

“女王這次怎麼不多征召點。才征召三萬多人。人數實在是太少了。”一名前來報名的年輕人對著另外年輕人抱怨道。

“是啊。是啊。看看我們前麵。少說有幾百人。聽說新鄭有這樣的征兵點好幾處。人可多了。這裏還算是少的。”年輕人說道。

“可不是,我在報紙上上看到。全國都要召。這三萬人的名額很容易召集起來。想想看,我們韓國有多少人。少說有幾百萬吧。征召三萬人。唉!看到這麼多人。我覺得,我選不上了。”那名年輕人看著長長的隊伍。有些泄氣的說道。

“可不是嗎?”年輕人也覺得有些泄氣。畢竟這是全國征召。而征召的名額卻隻有三萬人。這樣的征召比例,選進去著實困難。但情況就是這樣。

韓國新軍也不想一下子擴張這麼多軍隊。一下子多出一倍多的軍隊數量。戰鬥力就會下降。而且國家提供的財力也無力支持那麼多人進入軍隊。管吃,管住,還要免稅。這樣的開銷是很大的。所以。處於以上考慮。新軍的規模僅僅是擴展了一倍。從三萬人拓展到六萬人。數量擴展的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