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銀行自己解決了這些問題。秦國發行了大量的政府戰爭債券和政府基礎建設債券。這些債券和秦國發行紙幣之前一樣。重新承擔起了貨幣的職能。這導致,秦國在某些邊緣地區,這些債券和政府的紙幣一同流通。這樣就導致秦國的貨幣流通重新出現很大的混亂。
這些混亂還不足以導致秦國有災難的情況發生。
最可怕的是,秦國的銀行,掌握秦國金融命脈的銀行業,缺乏資金。關中地區的銀行已經抽調走了大量的資金到趙國和韓國去,那裏成為秦國的最熱的兩個投資地點。秦國國內原本就緊張的貨幣儲備量一下子就被抽調走了一大半。秦國國內的銀行儲備的資金已經不足百分之二十,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這個時候有人把這個消息放出去的話,那些擔心自己銀行裏的錢的。要知道,在秦國存錢的都是工人階層,他們是秦國的中堅階層,他們大量的生活來源就是來源於他們的薪酬,以及銀行利息,投資什麼的對他們來說,還遠遠沒有那麼大的興起。
除了這些之外。秦國國內,不能盲目,隨意的增加貨幣量。因為,秦國如果隨意的增加貨幣供應量的話,那麼災難的一幕將會很快發生。秦國工人階層存錢的銀行,將大大貶值,原本他們保留錢財的做法,卻成為他們成為貶值的地方。那麼政府的信用,將極大的掃地,同時,貨幣量雖然供應滿足了。但是,秦國的工人階層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這將導致秦國有很大的內部矛盾。
但是,如果不增加貨幣供應量,那麼秦國的銀行業將沒有資金可以調用。那麼最後更會引發一個最大的問題。銀行沒有資金還給那些儲戶,那麼,擠兌潮就會發生。銀行將大規模的倒閉,銀行麵臨倒閉的威脅,就會下令催促貸款,而工廠主也沒有資金可以還款。這一下子,所有的問題就會無限製的放大。顯然這個麻煩要遠遠大於前者。
前者還是社會問題。而後者不僅僅引發社會問題,還會引發整個經濟問題。秦國的一切和銀行聯係極為的緊密,這就導致,秦國很有可能因為銀行的問題。導致自身陷入一場巨大的災難當中。
所以,麵臨這些問題,尚文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從軍費當中。抽調大量的資金進入市場,他並沒有采取增加貨幣供應量的辦法,他認為,這樣做,無疑是在暗中剝奪那些工人階層的財富。對於這樣的一種做法,他顯然不願意使用。
所以,他便采取了一種很奇特的金融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顯然,這個辦法很奇特。
這種辦法奇特的讓很多人受到傷害,最起碼,受到最大衝擊的便是軍隊。軍隊對此非常的不滿。但尚文不願意讓工人階層受到更大的損失,那樣會引起巨大的罷工潮。那個社會問題更難對付。
盡管尚文采取了這樣奇特的辦法,但本質上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最難的就是依然是,秦國的日趨減少的貨幣供應量,這需要秦國開動紙幣印刷機器大規模的印刷才能解決問題,但印刷的前提是,秦國的黃金儲備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盡管秦國的黃金可以交易,而且兩者之間好像沒有多少直接的關係,但是實際上,兩者已經脫鉤了。尚文有意這樣做的,因為他知道,黃金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秦國高速增長的貨幣需求。所以他一開始就讓紙幣和黃金脫鉤。黃金和紙幣混合在一塊,隻不過是,壓製住紙幣的過分泛濫。按照秦王的性格,紙幣會一下子通貨膨脹,最後紙幣將不值錢,最終退出曆史舞台,這不是尚文想看的。紙幣需要發揮最大的作用的。而不是退出曆史舞台。
但他沒有什麼好主意增加秦國的貨幣供應量,這個才是最根本,最要命的地方。尚文顯然在思路上就錯了。那麼,後麵采取的措施,也就是錯誤的。這些錯誤雖然不致命,但是,卻足夠給秦國帶來很大的麻煩。最起碼是經濟上的一種大麻煩。
但尚文對此一無所知,畢竟她不是一名經濟專家,他隻是一名武器專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