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一名韓國商人這個時候說道。
“這個債券能夠升值。而且,一天一個價,在秦國,這東西。很多人都在買。”一個韓國商人這個時候說道。
“靠。看看那個黑板上。價格又上漲了。”這個時候。那個商人看到秦國人在外麵的一個大黑板上上寫道了債券兌換秦國紙幣的價格。
按照票麵價值。秦國的債券是一金兌換一金。平均兌換。此外。付給票麵價值零點一五金的利息。這個利息遠遠高於秦國銀行存上五年的利息。也正是因為如此,債券,往往成為投資穩定的首選。因為這是秦國發行的債券。這是國債。穩定性是最強的。比存在銀行更強。秦國投資者是這樣認為的。
但在秦國發行債券通常都是以政府低價轉讓這部分債券代價。因為債券發行是無法突破他的票麵價值的。如果一旦突破,那麼投資效益就不會很大。發行債券主要機構在銀行。銀行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往往要采取一些壓價的方式。而政府為了更快的得到資金。隻能這樣做。債券通常都是這樣發行的。
債券在秦國的市場相對的穩定,當然了。投機性也比較大。因為這個時候。政府的信譽是比較高的。所以,他的穩定和紙幣一樣的穩定,但是如果紙幣發行量很大之後。造成通貨膨脹的話,秦國的做空力量會迅速做空債券。這對政府是非常有利的。秦國政府往往會在這個時候大肆的買進。回收那些債券。當然,如果債券發行量比較小。同時秦國政府信譽高。並且有多餘的財政收入的話,那麼,債券的價格往往是比較高的。而政府是不利收購這些債券的。政府隻能通過市場價來回購這些債券。
但是,在韓國市場,紙幣數量遠遠超過了債券的發行量。秦國政府隻批準了在韓國發行十萬金的債券。這些債券價格是以票麵價值發行的。但是,秦國的銀行高管們沒有想到。在韓國市場發行的債券竟然如此火爆。價格僅僅在一個小時之內,一下子翻到一比二的價格。這個價格在秦國是前所未有的價格。但在韓國卻一下子創造了一個新的高價格。
“天啊。瘋了。這個價格竟然還在上漲。瘋了。”一個銀行高管這個時候感歎到。但他看到黑板上的數字的時候。他的心髒都快跳出來了。而且這個數字依然在快速的上漲。這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我們應該給秦國打電報。讓他們把債券在運過來一點。我想這個市場可以承受二十萬金。不。五十萬金的。不不。或許。或許是一百萬金的債券容量。”這個時候。另外一名銀行高管這個時候驚訝的大聲的叫道。然後他跌跌撞撞的跑去打電報報告這裏的情況去了。
而在韓國的丞相府。張良非常著急。對發生這樣的事情。他感到非常的擔憂。因為票麵價值遠遠低於市場價格。這樣高的價格,讓他很擔心。
“現在的價格是多少了?”這個時候。張良焦急的問道。
“大概是一比二點五。”一個小官吏報告到。
“太高了。”張良聽到之後。立即大聲的叫道。
“大人,我們是不是也買進一些。這些債券現在的價格還在漲。僅僅不到半個鍾頭,就又漲了一金。這比那些挖金子還賺的多。”這個時候小官員建議到。
“不。我們不買。”張良這個時候拒絕掉。然後來回走動的說道。
而小官員這個時候看著張良。
但小官員有小官員的想法。
“你不買。我要買。這東西。來錢就是快。怪不得秦國這麼有錢。”說著小官員溜出來。
“我去銀行買點債券。你幫助我看著點。”小官員這個時候對著另外一名小官員說道。
“等等。”這個時候。小官員也拿出一點錢。給了那名小官員。
“這是?”小官員問道。
“幫我買點。這東西獲利實在是太大了。誰能一天賺一金啊。要是一開始買上的話。我就賺了一金了。”那個官員說道。
“不廢話了。我趕緊去了。去晚了就沒有了。”這時候,那個小官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