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們紛紛站起來勸說李牧改變上麵的意思,但李牧僅僅是冷眼旁觀。好像這件事情和他沒有任何的關係。趙軍軍製問題,李牧相當於兼任了很多軍事職務,參謀總長,國防部長,以及軍事實際最高指揮官。三者重要的軍事權力都在李牧手中。可以說。李牧是趙軍的實際負責人。李牧的態度直接決定了趙軍全體的態度。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少校軍官快速的上前走到李牧的耳朵旁邊小聲的說了一聲。
“很好。我知道了。”李牧這個時候對那名少校說道。
“是,長官。我會通知秦國方麵的。”少校小聲的說道。
而在秦國鹹陽。秦國的高層們正在緊急商討這個問題。
“趙國方麵在早上突然發來一份電報公函。”楊端和這個是時候介紹道。
而在座的秦國高層們正在相互傳看著這份公函。公函的內容是說。趙國要削減軍隊規模。他們將隻保留一支十萬人左右的正規軍,也就是說。趙軍將削減一半還要多的軍隊。這個削減人數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一來。趙國的軍事實力就會大幅度的削減。他們的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能不能抵擋我們的進攻。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尉繚這個時候說道。
“的確是這樣。”尚文看過公函之後。感到非常的震驚。因為,趙軍軍隊隻保留十萬人的規模。這個規模如果秦軍全力進攻的話,肯定能夠的拿下趙國,但尚文這個時候又否定了這樣的看法。因為,秦國周邊形勢,牽製了秦國大量的軍力,秦國已經沒有機動力量來消滅趙國了。趙國,在一個合適的時候削減軍隊規模,避免了趙國的軍事滅亡。曆史上的趙國就是秦國直接用軍事力量摧毀的,傷亡數字非常的大。尚文心裏很清楚。如果秦軍這個時候動用秦國的軍事力量進行軍事打擊的話,秦國的情況也很不妙。這是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戰爭不是硬碰硬的遊戲,尚文很清楚,美國的戰略方針就是在合適的時機,出動合適的兵力,時機是一個巧妙的時間和空間關係。尚文隻是初步理解了這個概念。具體的,尚文還沒有詳細的掌握。
“趙國這樣削減軍隊,把軍隊保留隻有十萬人左右。這樣的勇氣很佩服。”尚文說道。
“趙國隻有十萬人的國防軍,而我們有二十多萬人,但我們防禦的疆域很大。軍費開支一直居高不下。而相反。趙國這個時候削減軍費開支,能夠大力的發展他們的經濟。並且。最後。李牧正在試圖用外交的方式,謀取他們在軍事力量上的平衡。”尚文這個時候拿著電報公函說道。
在這份電報的公函最後。便是李牧的計劃。趙國削減了大量的軍事人員。後果就是,秦國在總兵力上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勢,這是一種軍事不平衡。但實際情況是,秦國因為疆域以及周邊地緣政治的緣故,並沒有處於實際上的優勢,相反,秦軍的兵力顯得非常的少。
而李牧考慮的是,在削減軍事力量之後。他們需要和秦軍達成一種平衡。這種平衡。需要一些方式來實現。而這個方式,就是通過外交的方式達成。李牧很聰明,他正確的利用了秦國目前的情況。地緣政治環境極為的對秦國不利。也正是這個原因,秦國被分散了軍力。這就造成秦國很難在一個方向上聚集足夠多的兵力形成優勢,即便是獲取優勢,那麼秦國也隻能是短時間。而非長時間的消耗在一個方向上。
“李將軍希望通過和談的方式,達成某種協議,這份協議就是,秦國不能進攻趙國。而趙國不能主動進攻秦國,同時,雙方在相關邊界問題上,達成和平。雙方將進入長時間的和平當中。這或許就是李牧所希望看到的。”尚文把自己的意見,看法表達出來。
“王上,不可啊。如此一來,先王們的幾次打擊,就要在和平這樣的環境當中,給予趙國重新崛起的機會,這是養虎為患啊。”王翦這個時候立即反駁到。
“這表麵上看,的確是這樣,但和平是經濟戰爭。戰爭,隻是政治的延續,軍事,隻是政治手段之一,表現的更加激烈。經濟要比軍事更加可怕。我不敢保證什麼。但我認為,就目前來看。和平對秦國有利。這是深沉的。”尚文這個時候表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