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時候。韓淑反問道。
“所以,韓國就必須修建一條鐵路經過魏國。控製這條鐵路就能控製魏國,進而掌控齊國局勢。”經濟部長提出這樣一個想法。
“恩。”韓淑這個時候點點頭。他認為經濟部長的想法很正確。因為控製齊國局麵就必須要進行物資方麵的支援。這些支援就自然離不開道路運輸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韓國就不能及時的掌控局麵。道路雖然看起來不是一個大問題。但卻在關鍵時刻顯得十分的致命。對於這一點。尚文有很清楚的認識。韓淑在這一點上,也非常的清醒。秦國作戰開始之前,或者進行當中,必然要修建鐵路。隻有修建鐵路。秦國的作戰才有獲勝的可能。通過鐵路運輸。就能源源不斷的把作戰物資運送到作戰區域內。鐵路運輸能力的提高,對戰役的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而經濟部長的這個提議對韓國來說。非常的重要。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意義。
“說的非常的正確。如果韓國要想有很多的作為,就必須控製交通要道。如果無法控製這些交通要道。就難以形成有效的控製力。這一點。經濟部長說的非常的正確。很有戰略眼光。”韓淑這個時候表演對方。
“謝王上。”經濟部長說道。
對於這樣一個看法。其實韓國早就有這樣的一種看法。隨著韓國工業的發展,特別是輕工業發展。韓國的商品不斷的輸出各國。不過,一開始韓國人的主要市場是秦國。因為隻有秦國人才能消費得起。而且秦國人得需求很大。但漸漸得,韓國人得市場份額開始丟失,主要是秦國人從單純的價格,向品質上的過渡。而韓國人的商品主要是在價格上有優勢,隨著價格優勢的轉化。韓國人的商品開始轉向南方。那裏楚國人的需求很大。他們主要賣給的殖民地的土著,他們需要的就是價格。他們用廉價的商品換取當地的各種各樣的資源。然後再返回到楚國,秦國,把這些資源再賣給對方。他們就是這樣從中賺取雙倍的利潤。所以,航海是一項暴利行業。但就是這樣的暴利行業存在很大的風險。
韓國的商品輸出到海外。但是道路運輸權卻控製在秦國人手中。這樣一來。秦國人如果采取措施的話,就會影響到韓國人的生意。為此。韓國就必須從長遠角度出發。建立一條自己的交通線。並且通過這條交通線展開自己的貿易。很明顯從韓國新鄭出發。經過魏國。開通齊國的鐵路交通線是最劃算的一條交通線。而南方的楚國,暫時還不能建立這樣的交通線。韓國人和楚國人接觸的並不是太多。雙方都沒有多少直接的交流。
“如果這樣一來。隻有修建鐵路。建設新鄭到臨淄之間的鐵路線才能迅速的打開局麵。而韓國才能建立另外一條商路。但這樣做。就必須經過魏國,但是魏國的局勢。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掌控。”安全部長這個時候說道。
“恩。”韓淑這個時候點點頭。魏國的局勢的確還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目前戰國七雄當中,隻有魏國沒有很大的變動。魏國軍隊裝備極為的落後。他們依然是舊式軍隊。軍隊裝備的武器依然是長戟,長矛,以及各種各樣的冷兵器。
魏國貴族軍隊的戰鬥力和他們國家的正規軍一樣不是很強大。可以說,在戰國當中,他的軍力已經處於極度的弱小當中了。
魏國軍隊的裝備已經大大不如周邊國家,周邊國家已經全麵換裝各種各樣的火藥武器,比如楚國,楚國已經大規模列傳燧發槍。秦國的軍備是最先進的。韓國軍隊雖然也裝備有燧發槍,但精銳部隊裝備的也有活門槍和後拉旋轉式步槍。火力都比魏軍強大。
除了步槍,各國軍隊都普遍裝備了大炮。楚國是裝備火炮數量最多的國家。但質量不一。而韓國軍隊,雖然在火炮數量上遠遠不如楚國,但火炮質量非常的優異,在新鄭的城市防禦當中,韓國軍隊還從秦國引進了先進的要塞火炮,要塞火炮口徑高達八寸。射程達到十裏。火炮炮彈殺傷巨大。如果經過改裝的話,要塞火炮可以通過火車機動到前線射擊。此外。韓國軍隊裝備的火炮都是線膛火炮。使用錐形炮彈。而非楚國軍隊使用的滑膛炮,以及球形炮彈。
在軍製方麵。韓國軍隊和秦國一樣。都使用了明確的軍銜製度,給軍人發放軍餉。楚國方麵在軍製方麵使用的依然是舊軍製,士兵也不會發放軍餉。軍人的晉升也沒有正規的渠道。所以,士兵的作戰積極性很受影響。
從這一點來說。楚軍僅僅是在裝備上進行了變化。從軍製方麵來說。依然是一支裝備了新式武器的舊式軍隊。軍隊的模式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裝備。
相比之下。魏軍就要落後很多,無論是從武器方麵,還是軍製方麵都遠遠落後於他的周邊國家。而最糟糕的是,魏國的軍事戰略極為的保守。
魏王已經麵臨一次韓國新軍攻城的遭遇了。依然認為大梁城堅固無比,即便是使用火炮也無法打開大梁城。對周邊形勢認識不足。加上保守的戰略格局。魏國已經十分落後。
魏王把國家防禦交給了大梁城。把希望寄托在城牆的堅固上。可見魏國是極為保守的。這樣一種保守的戰略態勢。導致魏軍根本就沒有積極進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