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4不爭才是爭(2 / 2)

“企業可以得到更多的貸款。人們也有更多的款項進入銀行。到處都是資本。企業不缺錢,不缺錢就會導致企業膨脹式的大發展。而銀行卻因為競爭激烈而不停的倒閉,他們難以生存下去。這就是為什麼資本留在秦國就是一件壞事。秦國的資本需要流通。隻有在不停的流通當中,才能賺錢。”尚文揮舞手臂說道。

“不僅僅是秦國的資金,還有韓國,趙國,楚國,燕國等等。這些需要資金,或者是資金需要轉動的地方。都會產生資本的流動。他們就像無形的水一樣。沒有人能夠管控住他們。”尚文接著說道。

韓淑聽到這裏,默默的點頭。她認可了尚文的說法。而尚文這個時候又繼續說道。

“也正因為資本由這樣的流通性,所以,資本市場就需要很大的開放性。我相信用不了多久,秦國就會主動的開放資本市場,邀請你們加入。”尚文接著說道。

“這種開放性,同時有要求市場也需要這樣的開放性。以為隻有開放了。才有更多的東西交換。交換才能產生價值,這,就是市場的開放性。自由性。”尚文說道。

“所以,你的政策就是這樣開發,自由?”韓淑接著問道。

“對。我的政策就是這樣。我尊重市場。對於政府的幹預力,盡可能的減少。或者是不幹預。政府的財政收入,應該偏向於民用。而非軍用。軍事總是那樣的消耗財政收入。而財政收入就這樣白白的浪費掉。這些錢財如果投入到民用設施當中。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尚文比劃道。

“而富裕之後。國家的資源就多,在一個工業化國家力。軍用和民用有很大的相通性。這種相通性就能說明,這個國家的軍事潛力非常的巨大。比如,秦國的鋼鐵企業,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的轉化成其他的軍工企業,生產,鑄造各種各樣的炮彈,炸彈,還有各種各樣的炮管。或者是鋼板,裝甲,等等。”尚文說道。

“而其他的企業也可以迅速的轉入到其他的軍事軌道當中來。比如,食品工廠可以生產更多的軍事罐頭,航空運輸公司提供更多的飛行員進行運輸,鐵路運送跟蹤各樣的戰略物資。汽車廠可以製造更多的在裝甲車,坦克等等。”尚文這樣說道。尚文生活在美國,他很清楚美國的戰時動員能力有多強。特別是在二戰時期,美國就是一個巨大的兵工廠,生產了許許多多的軍事物資,這些物資的生產幫助其獲得了二戰的勝利。戰爭其實就是一種社會資源動員的能力的考驗。而尚文正在個秦國奠定這種基礎。

縱觀秦國之前的曆史,戰爭動員能力不可小覷,但是,國家一直處於這樣一種動員狀態對經濟本身就是一種拉動作用。這種拉動作用是帶有副作用的拉動。戰爭動員固然拉動了需求和生產。但這種需求,生產都是短暫的。如果不能快速的並入正規的話。那麼經濟很快就有顯現出這種副作用。經濟在快速的繁榮之後,又迅速的進入衰減當中。

比如,美國一戰之後,經濟迅速的繁榮起來。進入了柯立芝繁榮時期,但隨後,又進入了經濟大蕭條時期,過渡的很快,但蕭條的也快。戰爭的影響力就在其中。如果不能有效的控製,經濟很快就會再次崩潰。

而尚文正在把秦國的經濟引入到良性軌道上,合理利用戰爭的拉動作用,同時也進行了一些改革。這樣的改革就能極大的把秦國的戰爭潛力迅速的擴大。在尚文看來,秦國目前不宜發動統一戰爭,統一戰爭不應該主動由秦國挑起。戰爭的發動不應該在秦國手中,主動權應該放在六國當中,從戰爭道義上講秦國不應該背負這樣的戰爭責任。主動發動戰爭者要背負很大的責任。在道義上上往往要承受戰爭的責難。畢竟主動挑起戰爭的是自己。

尚文不想讓秦國背負這樣的戰爭責難。尚文喜歡把戰爭挑起的責難推給對方。秦國表麵不動,顯得被動,實則主動的很,因為秦國的戰爭潛力巨大。這一點足夠讓對方感到不安。尚文的想法相當的高明。這種高明在於主動的把主動讓出來。不爭才是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