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糧食產量上不去(2 / 2)

“那麼你們的糧食產量如何?”尚文這個時候問道。

“這個。”韓淑有些猶豫。

“我想,應該比以前的情況好多了吧。”尚文這個時候問道。

“難道?”尚文看著韓淑的表情問道。

“實際上。”韓淑說道。

“情況比你想想的有些糟糕。”韓淑這個時候看著尚文說道。

“糟糕?”尚文不解的看著對方。

“韓國的糧食產量,還不如之前,韓國改革之前的糧食產量水平。”韓淑很坦白的說道。

“什麼?”尚文驚訝的叫道。他簡直難以相信。韓國的情況,竟然會到達這樣一種地步。他實在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情況的確是這樣。”韓淑確定的說道。而尚文難以相信。

韓國也仿效秦國的土地改革方法,他們把貴族手中的土地迅速的兼並起來。讓大量的自由農以市場的價格賣出自己手中的土地,然後逼迫這些農民進入城市,成為雇傭者。而土地的集中起來,就可以讓那些舊有的貴族變成全新的農場主。同時一部分富裕的自由農或者是商人成為農場主。這樣一來,就完成了土地的集中兼並,讓土地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加。而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城市,他們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主要來源。這些人也成為工人,他們有了穩定的勞動收入,也成為城市當中的一員。

雖然表麵看起來,韓國完成了改革最重要的土地一環,但,恰恰是這重要的一環成為致命的一擊。這樣直接導致韓國的糧食產量不能迅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主要的原因是秦國。秦國最早在商鞅變法的使用就已經把土地分割成了一小塊的土地給了農民,而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耕作的積極性迅速的增加,這也是秦國的糧食產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除了交付國家一部分之外,其餘的全部都是自己的,而且多勞多得,於是人人拚命種地。於是秦國的國力迅速的上升。那個時期,農業就是主要的產業。

而尚文的改革是針對這種政策的弊端製定的,這種弊端主要出現在,分割成一小塊土地的農民,無法抵禦較大的自然災害。而農民本身不是一個集體,他們能夠抵禦這樣的自然災害很小,也很微弱,而且,產量也極為的有限。這種產量受限製於農民的規模,以及精力的付出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呈正比的。

實際上,秦國之前已經遇到這樣的問題了。比如,秦國經過連續的消耗之後,就必須停下來進行休整才能讓糧食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比如秦昭王時期的長平大戰,就是消耗了秦國大量的糧食。而秦國在此後,很少主動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為什麼,就是因為秦國需要重新積累。消耗的速度和增長的速度之間存在一個數量差。這個數量差讓秦國無法持續性的發動進攻。

同時。糧食的產量和人口的關係也有一定的聯係。人口越多,而糧食的產量也需要迅速的提升,但是提升和人口消耗之間又有一個數量關係。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麵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麵。這種情況一開始對秦國還不算有多少影響。因為人員多了可以參加戰爭。但這樣的製度卻對秦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影響就是,兩千多年的封建曆史,一直在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人口,糧食產量。兩大壓力讓很多完成麵臨難以解決的地步。

但是尚文卻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通過土地改革解決的。實際上,尚文隻是把秦國未來可能發生的土地兼並問題提前給解決了。土地兼並的問題,實際上是由這個製度問題延伸而來的。

農民擁有小塊土地的好處在於調動積極性。而壞處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口,以及更多的土地,這也就不難解釋秦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糧食的主產區了。這些原因就是因為,這種製度需要更多的人口和土地。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在一定的條件下,優劣自動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