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總結來自尚文的國情谘文。既然秦國丞相府能夠進行總結,為什麼秦國就不能總結,因此秦王定下規矩在年前的時候總結秦國種種。
會議記錄上說明秦國的各個方麵,例如,秦國經濟的不振,有人提議,如果秦國經濟能夠認為控製,便能持續的發展下去,不過有一些人是反對的。反對的理由的是,如果控製起來的話,秦國的經濟肯能因為人的疏忽導致秦國經濟更加危險。在失去自主發展的動力之後,秦王隻是記錄下來,並沒有深入討論。
在外交上,秦國也有弊端,這個弊端就是秦國當前對新出現的對手了解不多。雖然秦國做出了一些改善,但是效果依然很長。此外還有就是對六國的態度不夠明確,秦國的外交戰略目的是什麼。有人提出,秦國的戰略非常的模糊,如果使用戰爭的話,秦國應該做好準備,但又有人提出,秦國當前的經濟環境已經發生嚴重的改變,如果貿然進行改變的話,恐怕對秦國非常的不利。特別是使用戰爭的辦法。一些大臣也試著用尚文的成本計算進行辯論,最後這件事情依然按照尚文的外交戰略來走,不過,外交戰略要更加明確一些。畢竟秦國有統一天下的傳統。這樣的傳統改過來,很難。
而現在討論的是軍事問題。這件事情剛剛開始,但也才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蒙恬第一個發言,就引來王翦的首肯,針對秦軍目前的弊端指出了一大堆的問題。機動性不強,嚴重的依賴火力,特別是在機動作戰的時候,秦軍的騎兵雖然有火器裝備,但是作戰不夠靈活,騎兵進攻其他族裔部落非常的順手,但是演習的時候,秦軍就會舉步維艱。而步兵嚴重依賴火力,導致機動性不強。秦軍大約有近二十五萬兵力,但大部分被死死的釘在了邊境線上。秦軍養著邊境線修建了大量的堡壘,壕溝,鐵絲網,地雷陣構築的防禦區內。秦軍的機動兵力縮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這對秦軍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尚文有一種預感。這對秦軍未來的發展非常的不利。
“我們秦軍一向強調進攻。但是,目前的發展情況卻是,秦軍正在不斷的進入防禦狀態。大量的秦軍機動兵力被迫進入防禦陣地,他們被無休止的防禦任務給折磨的毫無鬥誌,而我們的現狀是,僅有的一點機動兵力也在不斷的消耗當中,秦國的國土在擴大,但是秦軍的機動兵力在減少,當前西域發生的一切正好說明了這樣的情況。”蒙恬繼續說到。
隨著武器火力的升級,特別是重火力的升級。從重機槍,到重型火炮。火力不斷的升級,秦軍不斷的追求殺傷力。這種殺傷力足夠摧毀一切,任何想要擋在秦軍麵前的軍隊都會被秦軍強大的火力無情的殺傷掉。秦軍就是依靠這樣強大的火力。一次又一次的擴大自己的版圖,但秦軍在追求重火力的同時也在犧牲掉自己的另外一種能力,機動力。這種機動力隻要擁有一定的殺傷力,其進攻效果不言而喻,但是麵對同樣的對手的時候,這種進攻能力又是那樣的脆弱。在機動力讓位重火力的時候,秦軍又不得不再次慢下來。這就是當前秦軍麵臨的困難。
“步兵離不開重火力的支援,如果我們把一個連隊拉到草原,開闊地帶上作戰的話,我們根本無法抵禦連續衝擊的匈奴騎兵的進攻。我們必須需要火力,但是我們在增強火力的同時,我們需要後勤補給能力的提高。同時,因為重火力無法機動,我們隻能停下來不停的加強防禦,這是我們的作戰規則,在這樣的作戰規則製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這樣做了。”一名秦軍少將站出來說到。
“這的確是一個事實。”王翦這個時候說道。王翦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王翦是最早注意的,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因為在強調火力的時候,必然要有犧牲,這種犧牲造成一種嚴重的後果,就是秦軍的機動性下降,盡管騎兵機動性很強。但是他們的進攻火力十分的有限,在這樣有限的進攻下,騎兵難以發揮作用,特別是當前,各國都在加大力量裝備火器的數量,可以預見火力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如果這個時候騎兵就發動進攻,無異於那些匈奴人一樣,白白送死。
“這個問題沒法進行下去了。”尚文對蒙毅小聲的說到。
“這是一個技術難題。不是一個軍事策略,戰略,戰術難題。”尚文對蒙毅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