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貿易的選擇(2 / 2)

“這些一點都不意外。”蕭何對嬴玉說到。

“的確不意外,但是對我們來說,投資方向的確定就意味著在資金的更加集中。”嬴玉說到。

“政府的打算是用債券抵押的方式擴大投資,首先是政府進行大量的基礎建設設施,以及以政府投資的方式發行債券,我們出資購買債券,然後進入這些企業當中,然後進一步的完成資金的融資,拿著這些債券,我們到秦國的聯邦銀行儲備委員會換成資金,當然隻是質押,隨後我們還是需要各國政府用黃金購買的方式換回他們的債券,事情就這樣簡單,而又複雜,但卻解決了很多問題。”嬴玉說到。

“就目前來看,我們隻能做,各國普遍存在財政困難的問題。”蕭何說到。

“隻是,就目前的形勢發展來看,魏國,燕國,以及齊國處於發展的二線。我想他們肯定會不同意這樣做,這就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此外,還有就是在楚國,韓國,趙國的發展結構當中,三個國家不可能得到相同比例的投資比例。比如,趙國和韓國就比較小,他們不可能和楚國得到相同的債券抵押物,韓國抵押的東西較少,趙國也是如此,相反楚國反而較大,在這個問題上,各國肯定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聽說韓國政府和楚國政府走的非常的近,我認為他們可能會在這個問題上達成相同的看法,這樣一來,趙國政府就拿到的比例較少了。我個人認為,當前三個國家都應該投資,但是投資的比例,真的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蕭何分析到。

“貿易和工業?”嬴玉說到。

“是的。這就要看趙國的發展程度如何了?”蕭何說到。

“我想,政府方麵肯定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這個比例意味著進口發展的程度如何?”蕭何說到。

“嗯。”嬴玉點點頭,對於這個比例問題,銀行方麵有自己的考慮。不過從長遠的獲利情況來看,工業要比貿易更加的有潛力。但是,從一個時間角度來考慮的話,貿易要比工業更加有優勢,因為工業需要資金的投入,特別是持續性的投入,他的生產可以穩定下來,但是需求必須開拓出來,就目前來看,這種需求僅僅是滿足於國內建設。

丞相府內。

“工業需求就目前來看,我們就能滿足。而且工業主要生產一部分的鋼鐵,這部分需求並不是很大,當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市場。所以,我個人認為,應該調高貿易方麵的比例,工業可以時候逐漸的提交高一些,畢竟,工業需求的資金太大,如果一下子全部投入到工業上來的話,我擔心。問題會非常的大。”蒙毅對尚文說到。

“嗯。”尚文點點頭。

“你的想法不錯。”尚文說到。

“就目前來看,我們的確需要大量的市場來滿足我們的需求,至於工廠大規模擴張,一部分資金需要密集的投入之外,各國財政問題不解決,拉動內需的問題就很難解決。”尚文說到。這是兩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在比例上,蒙毅認為應該稍微調低工業水平,對於貿易應該增加,因為當前需要的是市場,因為戰爭的關係,市場較為狹窄,生產能力已經滿足市場需求,隻有擴大市場需求才能進一步的刺激生產,也就說,趙國的國家類型是生產型,秦國,韓國,魏國都有工廠,主要生產輕工業品。重工業品雖然也需要,但是需求並不是很大,這樣一來,秦國沒有必要繼續投入重工業上,在工業生產上,特比而是鋼鐵,水泥,這方麵的產品極為的特殊,以為這些和建築有關係,但是各國普遍拿不出資金來修建公共事業。因此在短時間內投資工業上反而不會增加明顯的效果。

相反,如果投資到貿易上,因為貿易有很大的貿易逆差,很多商品都是存在不確定性的,況且各國擴大的貿易區域越來越大,這種差別非常的明顯,這極為容易導致大量的黃金湧入。因此投資到貿易上反而比投資到工業上效果更快。

盡管人人都知道工業前途很廣泛,但是他需要時間,長時間的投入,占用資金,會嚴重影響資金自我的一種盈利的。這對資金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情況。因此秦國需要做的就是投資到在一定時間範圍能夠能夠帶來極大效益的投資。貿易就是這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