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分配對我們並不利,要知道,楚國,韓國,趙國都在二點零以上,為什麼我們就隻有一點零,這對我們不公平。”燕國大使著急的說到。拿到這樣的一個結果,他沒法和燕國交代,因為這樣的事情會嚴重的威脅到他的位置,不僅僅是這樣,還有更多的是燕國對秦國的不滿,他需要消除這樣的結論。
“這件事情我已經知道了。並且報告給國內,我的看法是,無可奈何。”婁敬對燕國大使說到。
“我認為,燕國應該平靜的接受這個項目,畢竟,這樣做的話,能夠解決我們國內的財政危機,如果不接受的話,情況可能會更加的糟糕,這個情況是什麼?我想你應該比我更清楚。”婁敬反而冷靜的說到。在給國內的電報當中,婁敬認為,齊國對於這件事情應該是冷處理,也就是說,不要過於著急的跳出來解決這件事情,或者是說,齊國不要帶頭,因為,這樣的條件已經對齊國十分的滿足了。齊國有很大的財政危機,政府沒錢解決不了很多事情,而秦國能夠提供這樣一個機會,並且是主動的提出這樣一個機會,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而齊國目前的地位也極為的不利,在這樣的情況下,齊國還有什麼可以抗爭的,因此,齊國能做的就是等待,或者是平靜的接受這樣的條件,盡管一點零把齊國拉到了和魏國,燕國這樣的國家一起,但是平靜的看,齊國目前的處境就是這樣,國力尚未恢複,經濟發展水平遠遠低於發展速度很快的韓國,不僅僅出入,後麵發展的楚國大有一躍超過對方的企圖,而齊國憑什麼來發展,這就是齊國目前的境地。
也就是說,齊國處於極為被動的情況。而秦國處處占據了主動。齊國隻有平靜的接受,對於二流三流這樣的國家,齊國唯有發展實力才能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因此婁敬在最後著重強調了秦國人的建議。充分利用一點零債券的優勢,調動極為有限的資金發展壯大齊國的國力。
“我們燕國絕對處於劣勢。”對方說到。
“對了。我們齊國也是這樣的境地,為什麼,我們就一定要反對,這已經是對我們極為有利的條件了。我們齊國計劃接受這樣的條件。”婁敬這樣說到。婁敬很理性的告訴對方齊國的態度,而燕國方麵計劃聯合魏國,齊國聯合施壓,他認為隻有這樣做,才能更加的有利於燕國的發展,但殊不知,齊國竟然平靜的接受了這樣的條件,這大大出乎燕國方麵的請求。
“我們難道就不反抗了嗎?”燕國大使問道。
“不。”婁敬簡單的回答到。
“如果魏國方麵願意的話,我也願意這樣接受,畢竟,這對我們有利。”婁敬很冷靜的說到。
魏國北大梁。
“你要怎麼辦?”陳餘問道。
“接受。平靜的接受,一點零就一點零,我們還有很多好處,不應該貪的太多,否則的話我們根本就吃不下,你知道魏國目前的情況。”張耳反而冷靜的說到。
“這不應該。我們應該有二點零的。”陳餘幾乎是吼著出來的。
“不,不不。”張耳搖頭說到。
“我認為,一點零就可以了。主動權在秦國人手中,如果反抗的話,我們可能一點零都沒有了。要知道,當前魏國政府手中可沒有多少錢財,也沒有多少資金發展魏國基礎設施,我們是跟著韓國人吃到了好處,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我反而很高興,如果我們再去要很多的話,結果會怎麼樣?”張耳勸說到。
“秦國人已經給了我們很多,我們不能再要求什麼了。這件事情就這樣,我們不占據主動。”張耳冷靜的勸說到。
“哼。”陳餘很不服氣。
張耳隻是微微搖頭,張耳的想法和婁敬一樣,在他看來,秦國人已經做了他們能夠做的所有事情,這些事情對魏國來說,已經十分的足夠了。而陳餘看起來似乎一點都不接受對方的好意,而是認為對方理應如此,這對魏國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貪的太多,反而處於不利的地方。
“主動權在秦國人手中,而不是我們,我們是非常別動的。唯有發展,才能緊跟秦國腳步。”張耳忽然這樣說到。
“發展,才能跟上潮流,如此一來,我們就是在跟潮流做對。”張耳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