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當中提及到了秦國參謀部的想法,他們希望高句麗人能夠使用廉價的船隻運送後勤補給,因為從陸地進攻的話,道路會造成很大的不便,高句麗無法就目前的狀況來進行發展。這對高句麗人說不利,而海上發動進攻,可以有效的解決這樣的問題。
“這樣的話,船隻需求就會增加很多。但是,燕國方麵。”張良擔心的說到。
“我擔心燕國人的造船廠成立對我們韓國的發展極為的不利,因為這會極大的促成造船業的惡劣競爭。”韓淑呼出一口氣說到。
“而從另外一邊。比如楚國來看,楚國買進我們的船隻之後,他們立即就成立吳越造船廠,在吳越造船廠,他們拆解了我們的船隻進行了仿製,盡管我們知道他們仿製的結果是可能會大量的製造我們同類船隻,但我們無法阻止他們這樣做,畢竟兩國的關係還沒有緊張到在同樣技術的問題上產生重大的分歧。”韓淑說到。
“但麵對這樣的競爭,在未來當中我們的優勢就會被逐漸的瓦解掉,這對我們不利,如果這時候再加入一個燕國,或者是說,我們必須防範齊國,燕國這樣的國家在造船技術上對我們的壓製,否則的話,我們的造船廠毫無技術可言。”韓淑說到。
“王上說的對,臣也是這樣擔心的。但是,我們對此毫無辦法,如果我們不采取技術合作,對方也可以和楚國一樣,用不同的辦法獲取他們想要的技術資料,如何采取合作,比如秦國那樣,或許反而對我們更加的有利,要知道,我們可以憑借技術上的優勢擴張我們的造船廠的擴張能力,進一步的加強我們的盈利能力。”張良說到。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可以進行技術輸出?”韓淑問道。
“是的,臣的意思就是這樣,如果我們能夠技術輸出,當前的造船技術含量較低,我們最多就是賺一些加工的費用,這樣的船隻很容易被對方進行仿造,如果我們能夠改變一些船體的技術,一方麵加快船隻的飽和程度,也就是滿足當前大規模的需求。而另外一方麵,我們可以進行技術輸出的時候,積累經驗,積累資金。有了這些之後,我們可以大規模的進行技術上的升級,這對我們是極為有利的一方麵,我們的船隻有了更加先進的技術之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張良說到。
“嗯。你說的很正確。”韓淑說到。
“齊國,燕國在這回那麵的需求非常的大,他們對於船隻的需求似乎不僅僅停留在滿足他們的需求上,他們更多的希望是發展一種事業,如果我們能夠提供這樣的技術支持,滿足他們這樣的事業需求的話,我認為,可以有效的壓製他們的造船業,以及更多的發展我們造船業的優勢。”韓淑說到。
“你之前提出的租船的方案,我認為非常的好,盡管看起來我們的造價方麵有一些損失,但是卻能極大的滿足船隻上的需求,租船之後,他們必然會購買一些船隻,同時能夠促進貿易的快速增長,這對我們是有利的。”韓淑說到。
“的確是這樣,臣也是這樣認為的。”張良說到。
楚國彭城。
“韓國人的租船方案很好。”範增麵無表情的說到。
“但是這不利於我們楚國的造船業的發展,我們楚國的航海事業,是需要大量的船隻,難道所有的船隻都要來自韓國嗎?”範增反問到。
“所以,對於韓國的租船方案,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程度上的拒絕。而不是全麵的接受。”範增說到。
“隻是,這樣做的話,我們當前的船隻需求就會非常的大,楚國海軍需要大量的船隻,民間的船隻需求也會非常的大,這對楚國對孟拉的作戰,以及其他地區的控製帶來極大的不便,而韓國方麵卻可以得到足夠多的船隻,他們占據,控製的地區就會超過我們之前所有的需求,這對我們是不利的。”項燕冷靜的對範增說到。
範增考慮的是本國造船業的發展利益,而項燕卻考慮的是當前楚國的切身利益,這個利益對他們極為的重要,特別是當前楚國的發展角度來看,楚國太需要大量的船隻了。沒有這樣多的船隻,楚國是根本無法進一步的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