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鹹陽。
“就我的看法來看。韓國,楚國的發展,他們不太可能建立大塊的殖民地,或者是他們建立了,控製起來也比較簡單,最起碼他們要使用大量的當地人,沒有當地人的管理,很難,比如,我們當前秦國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尉繚對尚文說到。尚文蒙毅和尉繚在討論有關兼並大宛,月氏,吐火羅三國的一些設想。這樣的設想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這是秦王的想法,秦王覺得,秦國應該再次兼並土地,形成第二波更大規模的土地擴張,秦王似乎對所有的陸地土地都十分的感興趣,對此,秦國在關中地區廢除了死刑。大量的罪犯變成流放之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盡快的完成兼並土地的消化。秦國人口紅利隻有在十六年之後才能逐步的顯示出來。但人口缺乏的空缺依然很大,所以,秦國需要擴大,以便掌握更多的人口上的優勢。
“為什麼這樣說?”尚文問道。
“因為管理。除非我們采取我們之前對付西域人那樣的辦法,但就是這樣做,依然有很大的後遺症,當地人對我們的反感,他們依然時不時的對我們的治安構成威脅,這是一種具有很大後遺症的辦法。而對於大宛這樣的國家,我認為,采取經濟入侵這是最好的辦法,慢慢的這個國家就會融入我們的發展經濟軌道當中來,這其中就有很多大宛軍隊對我們有很大的好感,這樣的好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的發展起來,這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想法。”尉繚說到。
在對待大宛這個問題上。秦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認為應該直接兼並,另外一種認為,兼並大宛會成為一種負擔,秦國應該慢慢的消化。直接兼並的想法來自秦王,而慢慢消化,並且認為大宛會成為一種負擔是有一種根據的,因為秦國的工業正在快速的發展,特別是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但是,隨著這種需求的進一步的擴大,秦國的一些電氣企業已經轉移了一部分技術到趙國,周邊地區也積極的開采銅礦以及其他的礦產資源出現,在北方,兩個州,以及一些當地的匈奴貴族部落首領們也參與其中,他們出人,出資金,修建鐵路,開采礦產資源,銅礦,鋅礦,以及各種各樣的礦產資源出現。這些都讓礦石的價格開始轉入下跌的趨勢當中去。而大宛方麵,他們的經濟產業十分的單一,就是靠賣礦產。他們之所以能夠借債,就是因為他們有大量的礦產資源,但隨著這種需求得到滿足,他們未來的生活可能並不是很好。
如果秦國兼並的話,很有可能秦國為此付出很大的福利代價。秦國不如不兼並。
“大宛的意義在於一個通道作用,我們需要大宛國,但對於大宛在未來是否成為秦國的一個州。這取決於他們的經濟。”尚文想了想說到。他認為,秦國的經濟吸引力才把大宛國吸引過來的。
“嗯,我認為這說的對,等他們的經濟發展不起來。或者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變得瘋狂起來。他們可能就會成為我們的一個州,要知道,他們的債務會變得越來越大,他們的盈利能力變得非常的差,礦產資源的價格處於一個下跌狀態當中。這樣的話,對他們不利,銀行方麵也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他們的償還能力降低,而我們又借給了他們大量的資金,他們還要擴張。一切的情況都會變得很難解決。”蒙毅擔心的說到。
“掌握大宛政府的是軍人,軍人,他們不懂經濟,他們知道的是挖礦,賺錢,但是,一切事情都需要成本,真不知道這樣的局麵能夠維持多長時間。”蒙毅擔心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