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5好大的手電筒(2 / 3)

趙國。陸軍部。他們正在試驗一種新式武器,裝甲車。

裝甲車使用鑄鐵的輪子,行駛的速度並不是很快,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三十公裏,這樣的裝甲車主要是配置在陸軍當中的自行車部隊當中。他們屬於機動部隊。

裝甲車看起來比較小,隻能乘坐三個人,鐵甲厚度隻有三毫米,最薄弱的地方可能僅僅是薄薄的一層鐵皮,這樣的鐵皮根本不能起到防禦作用,裝甲車使用一台八十五馬力的內燃機提供動力,發動機是從秦國進口的,趙國方麵隻能生產一些零部件,比如氣缸,不過他們試圖進行仿造,具體的結果不得而知,但估計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裝甲車裝備一挺水冷式機槍,但因為功率的問題,他們的備彈量十分的少,隻有兩百發子彈。這根本起不來多少作用,他們似乎覺得應該減少到兩個作戰人員比較合適一些。

不過裝甲車還是有一定的用處的。最起碼他能夠提供一定的速度給步兵。

趙國陸軍規模並不是很大,隻有十萬人的常備軍,這樣的軍隊防備的敵人卻很多,東邊的燕國和趙國的關係一直不太好,趙軍有一部分軍隊是沿著鐵路線進行防禦的,在這個方向上,他們認為燕國人毫無作用。而且燕國軍隊的裝備相對的落後,各國都在積極的更換栓動步槍的時候,而他們卻依然使用定裝槍彈的步槍,這種步槍是安裝一發子彈打一發,十分的麻煩。

而在西麵,他們防禦的主要對手是秦軍,秦軍強大的戰鬥力很容易突破他們的太行山防線,如果把大量的軍隊布置在這個防線上的話,趙軍就會失去他們的機動兵力,這對趙軍主力作戰會構成很大的威脅。因為趙國不僅僅要防禦西麵的秦國還有南麵的韓國,失去機動性的趙軍不太可能應對南邊的韓國,要知道韓國和趙國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雙方在海軍問題上一直存在矛盾,這就讓趙國一直對韓國人存在很大的不友好態度。麵對這樣一種情況。趙軍就必須擴大他們的陸軍機動性。

如果高強的機動性,陸軍除了裝備大難的騾馬之外,還裝備了一定數量的自行車,自行車一直是民間重要的裝備,但是,在主要步兵師缺乏機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趙軍不得不裝備了這樣的一種裝備。在趙軍作戰部隊當中,通常會有一個自行車營存在,他們主要充當機動兵力來應對。

不過自行車依然火力單薄,或者是,他們隻能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而在進攻方向,特別是當趙軍的主要陣地被突破之後。趙軍的自行車部隊僅僅隻能起到一定的阻擋作用,他們最多是爭取一些時間,他們毫無進攻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陸軍希望有一種進攻性的武器,同時具有一定的機動性,裝甲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明使用起來的。

“他們能夠發揮出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進攻能力,裝備了一挺點三五機槍,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壓製對方的火力。”一名工程人員解釋到。

“我擔心他們的火力依然還是很薄弱,要知道,碉堡的作用非常的大,這樣的火力不太可能壓製他們太長的時間,這點,我想你們是應該明白的。”陸軍部長擔心的說到。對於這樣的武器,他認為沒有多少用處,除了會增加軍費之外,好像並沒有太多的用處。

“這個,我覺得他最好裝備一門火炮。這樣的話,他們的火力可能還會發揮出一些作用來。”陸軍部長提出自己的建議,不得不說,這個建議很有建設性,但問題是,裝甲車的動力隻能提供這樣的裝備。如果想要裝備一門火炮的話,他們可能要考慮使用履帶,或者是,提高他們的發動機,那樣的話,裝甲車可能會升級為裝甲戰車。那是一輛坦克。好像趙軍已經計劃有了這樣的裝備。

技術的進步讓戰爭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戰爭作戰人員的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就更加容易讓士兵的戰術隊形變得更加的鬆散。戰役的規模可能會變得更加的龐大起來。

“蘇伊士之戰結束了。但裏麵毫無借鑒的意義。作戰隻是單方麵的。炮轟,以及航空兵轟炸,這些隻會讓愛幾人更加的被動。”李牧看過前線發來的電報之後這樣說到。

“但,長官,我認為,戰爭正在發生很大的改變,空中的威脅我們依然未消除掉。這次韓國,還有我們使用了航空兵進行轟炸對方的城市,如果有一天韓國人這樣對待我們,要知道新鄭距離邯鄲,並沒有多遠,乘坐飛艇,三個小時足夠到達我們的上空,投下大量的炸彈,邯鄲是不可能承受這樣大規模的轟炸的。”李左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空中威脅論依然存在,因為出現了飛艇這樣變態的殺器,他們可以很輕鬆的越過陸地防禦陣線,進而轟炸一些國家的本土,本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