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4石油產業(2 / 3)

“對此,我十分清楚,但是,我們又沒有任何的辦法,這樣的事情隻能如此發生。而我們卻什麼也做不了。”王翦搖頭無奈的說到。

“我原本以為,修建一條鐵路,就能讓秦國控製北方的戰略縱深。這樣的話,我們能夠在以後的戰略布局當中,有了很大的縱深。但丞相顯然不太配合我們的想法,這條鐵路修建的經濟價值也不是很大。輸油管道讓我們的項目處於一種極為不利的狀態當中。想要控製該地區,我們必須控製那些區域。”王翦說到。這就是從國防經濟角度考慮的問題,盡管秦國當前發展沒有任何的問題,但就是因為沒有任何的問題才有問題,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開發,鞏固以上占領的區域。為秦國提供龐大的戰略後備緩衝的地區。但這需要大量的資金開發。另外人口的遷移也很問題,城市化進程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農村消失,秦國已經連續三次更改了戶籍製度,戶籍對人的束縛變的越來越少,而城市人口變得越來越龐大。鹹陽已經劃分成了六個主要城區,而且還在不斷的擴大,人口一下子擴大到了一百五十萬人。

而在鐵路沿線區域,一些小型城市,城鎮也開始紛紛出現,人口變得越來越集中,城市化進程變得越來越快,但就是這樣的影響,導致人們對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口帶來了極大的抽幹效應,沒有人願意去那樣偏遠的地方,因為去那樣的地方,會帶來極大的麻煩。這種麻煩會讓他們失去最佳的發展機會。而且因為鐵路,公路等經濟基礎設施的缺乏,導致開發程度屬於一個極為不利的狀態,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事情。

“這就是目前我們遇到的問題,我們隻能把他寫在備忘錄當中。”王翦有些衰老的說到。實際上,他早就有了這樣的預感,或者是說,未來作戰變得極為的複雜化,這是他們這一輩軍事將領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事情,參謀部不斷的進行各種各樣的戰爭推演。其中他們就把趙國剛剛成立出來的機動部隊規模擴大了一倍,並且擴編成了一種新的騎兵部隊。他們是一支極為可觀的部隊。

他們會順著邯鄲到新鄭的鐵路南下,然後瞬間打垮韓國軍隊,因為韓國軍隊根本無力抵擋這樣的軍隊進攻作戰,速度太快,然後趙國軍隊旋轉進攻洛陽,然後就是函穀關,在重炮。以及飛艇重型轟炸下,函穀關也變得岌岌可危。秦國做過類似的實驗,他們研製了一款新的超重型臼炮,火炮口徑在兩百七十毫米,一發命中的火炮能夠直接打掉函穀關城牆。而秦國因為軍費緊張,無法進行重新布置他們的防禦要塞,國防部的建議是,把大量的防禦工事放入兩側的山區,建立大口徑永久工事。並且建立一係列的機槍掩體。而趙國人可以順著這條鐵路線迅速的南下,轉而西進對秦國構成嚴厲的威脅。這就是王翦最擔心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盡管看起來似乎不可能,但是一切都合乎邏輯。因為沿途都有鐵路線,最糟糕的是。趙軍的後勤裝備,以及一係列鐵軌炮都可以運輸到這裏來,這就意味著他們的火炮威脅是存在的。而秦軍的軍事裝備能力,以及軍隊規模,盡管他的部隊數量很大,但這需要時間,趙軍完全可以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

“我認為,我們應該寫一份報告。提交上去,這樣的話,對我們反而有利。這或許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大規模的作戰能力。”楊端和說到。

“嗯。隻能如此了。”王翦點點頭同意楊端和的方案,技術正在改變很多東西,之前趙軍無法完成的突破,現在變成了可能。李牧軍隊有龐大的騎兵部隊,但他們缺乏足夠多的火力,麵對防禦全麵的函穀關要塞,他們可能很難突破,就連洛陽的第一道關可能很難進攻拿下來。但情況不同的是,技術的進步給了趙軍這樣的一次機會,他們的火炮技術的進步讓秦國感到了極大的軍事威脅,但秦國政府卻一點防備都沒有,這讓身為秦國最高軍事長官王翦非常的擔心,最高統帥是秦王,王翦隻是負責製定計劃。但在製度類,王翦擁有軍隊當中的最高軍銜。

大宛,楊林的總理府內。他的內閣正在召開緊急經濟會議,會議的內容隻有兩個字,投資。

“秦國人需要石油,石油能夠帶來極大的利潤,我們需要建設一條鐵路來運輸這樣的石油。同時,我們要參與石油的投資當中去,因為投資其中,我們可能會很賺錢,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經濟部長說到。他看到了石油投資的前景。前景非常的好,能夠給大宛帶來很大的利潤,而且這樣的事業很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