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不僅僅要在這裏建設一個機車加工廠,還要在這裏建設一個水泥加工廠,未來你們的需求會變得非常大的。”投資商人方誌這樣說到。方誌,在國內,他隻能說是一個成功的小商人,最早他做的生意就是貿易,從秦國倒賣一些工業品到趙國來,再後來,這樣的生意不好做了。他們就開始做其他的生意,做什麼生意,就是做加工零部件給那些大型工廠送,說白了就是小工廠,小作坊,因為那時候的趙國工廠還不夠正規化,再後來,這樣的生意也難做了。畢竟,大量的機床設備從秦國引進來,加上技術人員的正規培訓,很多工人應聘到廠之後都要經過培訓,不僅僅如此,在生產過程當中,表現良好的工人也會去培訓,為的就是技術升級,技術儲備,他們這樣的小工廠,小作坊,隻能在魏國,齊國這樣的小地方生存下去,所以,再發了一筆財之後。方誌這樣的投資小商人就很難再成功了。後來他連續做了一些倒賣貿易的生意,雖然也成功,但是並沒有賺了大錢,因為在國內,賺大錢的生意早就有人幹了。那些大貴族,大官員早就壟斷了那些工廠,這對他們來說,是很有做到那種地步的,因為那需要的資本數量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那些貴族,官員掌握的資源,根本就不是他這一個小商人能夠掌握的資源,對他們來說,賺大錢的機會很少,在國內基本上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了。而賽斯國,他們計劃來這裏碰碰運氣,或許他們還能遇到這樣的機會也說不定。而類似方誌這樣的小商人還有很多,他們變賣自己的一些產業得到了銀行大量的資金上的支持,有的投資公司,投資銀行,竟然以拿出項目計劃書就能借貸給他們大量的資金的事情發生,不過前提條件就是,投資必須是在賽斯,因為那裏的條件非常的好。賽斯國王非常支持趙國商人,對他們幾乎都是打開綠燈。這也就極大的刺激了趙國的投資熱情,大量的趙國不得誌的商人紛紛跑到這裏來進行投資,機車組裝廠,小心機械加工廠,他們使用的還是老式的蒸汽機,蒸汽機機床,這種設備早已經淘汰了。但在賽斯國,這東西卻十分的先進,先進到了賽斯國人他們自己根本無法消化這種超過他們認知的水平。以為這種東西,他們認為隻有神靈才會發明出來。大量的趙國商人帶來的是大量的趙元,在國內不值錢的趙元,成為最大的敲門磚,那些在國內的小商人一下子成為富豪一樣的存在,他們成為那些軍官,政府官員的座上賓,因為隻有他們才能得到這樣充足的資金。
不過這些都是小商人,大商人是趙國政府,他們要幹的事情是賽斯國的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公路,鐵路,以及城市道路建設,城市規劃等等,隻有這些才能讓賽斯國進入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行列當中去。賽斯國王也樂於結束,賽斯國正在全麵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