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受挫“攔路虎”項目(1 / 2)

省南北高速公路是江南省“兩縱三橫”交通網中的“一縱”,去年八月開始啟動征地拆遷工作,計劃在今年九月底開工。按照規劃,長約十公裏的省南北高速公路古郡段需拆遷房屋10多萬平方米,需遷墳1500多座,難度極大,須知,“孝文化”在中國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二十四孝”故事深入人心,遷移這麼多墳,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真做不了這些工作,宛如古代賣笑為生的風塵女子,沒有兩把刷子的以後都成不了鴇母。

去年八月,古郡縣黨政領導聯席會在落實這個項目的包聯領導時,頗費周折。對這個項目征地拆遷工作的艱難,石麗花早有預感,決定把這個項目推給別人。沒想到,討論到這個項目的包聯領導時,仿佛石麗花的自私思想如流感一樣傳染給別人,每個人都像被絕世武林高手點了啞穴,大家都一聲不吭,看樣子,大家都認為這個項目像祥林嫂一樣會給人帶來黴運。看到有些冷場,石麗花輕咳了兩聲,清了一下嗓子,說:“陳縣長,這個交通項目,市裏是由冷春波市長包聯的,我看還是按老規矩,縣裏對應市裏的做法,由你包聯吧!”石麗花提到的“老規矩”,其實是官場規則,即這件工作在上一級中是哪個領導包聯的,下一級就由對應上級領導的人包聯。陳一久也不是省油的燈,深知這個項目的征地拆遷會無比艱難,於是他以自己麵上工作多為由,欲把這個項目轉包給其他縣領導,被石麗花拒絕了,她對陳一久說:“就算由其他縣領導包聯這個項目,若做不好,第一個被追責的還是你,還是由你這個能力出色的縣長包聯吧。”陳一久隻得點頭應允。被石麗花硬塞了一個項目,陳一久就像古時被父母包辦婚姻的男人,對被迫娶到的女人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心裏頗有情緒,於是陳一久忽然心生一計,在會上吹捧石麗花項目工作能力出色,勝紅皮革擴建項目的包聯工作非石書記包聯才能勝任,石麗花被人戴了高帽,眾目睽睽之下,不好意思自己摘下這頂帽子,隻得順水推舟包聯了這個同樣棘手的項目,沒料到在勝紅皮革擴建項目中,農民強烈抗拒征地拆遷,一年來工作毫無進展,縣裏多次被上級批評,弄得石麗花灰頭土臉,悔不當初——若是當年不顧一切扔掉陳一久塞過來的高帽就好了,幸而昨天她已把這個燙手紅薯成功甩給了縣委副書記陽先。

陳一久的基層工作經驗在高速公路古郡段征地拆遷項目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下令縣政府辦、縣編辦把征地範圍內的所有領縣財政工資的在編在職人員找出來,抽調這些人與其他領導幹部一起做各自親戚的思想工作,若其親戚拒絕在征地拆遷賠償協議書中簽字,在編人員一律不得回原單位上班,暫時停發其財政工資,直至其親戚願意簽字才能上班、領工資。陳一久這招“株連九族”的措施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在經曆一年的辛苦工作後,省南北高速公路古郡段隻有途經南城鎮黃朱村黃家嶺的60多米沒有完成征地拆遷工作。盡管陳一久試圖通過“財色利誘”的方法“收買”黃家嶺的老族長黃老頭,然而最終失敗,直到陳一久死去,仍沒能啃下這根“硬骨頭”。

陳一久死後,輪到張世博來啃這根“硬骨頭”。張世博自從昨天接下這個項目的包聯任務後,心裏就像壓了一塊巨石。從老上級、市委常委、秘書長陶舉向他透露的情況來看,市委方桐成書記對他的項目攻堅能力寄予厚望,亦在市委常委會上通過了相關的決定:古郡縣縣長人選要從古郡縣現任領導中選拔產生,其中一個重要考核指標是項目攻堅能力和招商工作業績。對於招商工作,張世博滿懷信心,現在困擾他的是黃家嶺的征地拆遷工作。也就是說,隻要攻克了黃家嶺的征地拆遷工作,張世博自信不會辜負市委方桐成書記、陶舉秘書長的厚望!

上午九時,迎著和熙的陽光,張世博帶領縣政府辦主任祁理、縣交通局局長淩聖兵、南城鎮黨委書記車大世、南城鎮鎮長羅軍猛、縣征地辦副主任刑鋒、秘書甘春潮、黃朱村支書朱越柳等人驅車來到黃家嶺下,步行幾分鍾,就登上黃家嶺。

黃家嶺名為“嶺”,實際上隻是一個海拔不足一百米的小丘陵,古郡縣多為丘陵地帶,大部分地區在海拔一百米以下。根據規劃,省南北高速公路要從這個嶺的北麵穿過,需遷移15座墳。張世博看看這些將要被遷的墳,隻有一座為灰沙墳,其餘均為泥墳,所謂灰沙,是古代一種用粘土、石灰、沙子和糯米飯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的建築用料,凝固後像石頭一樣堅固。從物質上來說,遷移這些墳並不需要多少錢,按中郡市製定的遷墳標準,這些泥墳每座賠償遷移費2000元左右,每座灰沙墳賠償遷移費1萬元左右,就算最後對這些“釘子墳”多賠償十倍,也用不了多少錢。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人家不要錢!

張世博一行正在現場視察,不一會,便看到一位身體健碩的老頭率領十多名農民模樣的人走過來,這些人臉色都不好,幾乎每人都拿著農具,有的拿著扁擔,有的拿著鐵鏟,還有的拿著鐵鍬。這些農民攜帶農具前來與縣領導交鋒,可謂是用心良苦,可進可退——“進”,即是關鍵時候可用農具威脅對方;“退”,若是被人質問,可用攜帶農具隻為方便幹農活為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