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裏需化解的第二件矛盾糾紛是縣公路基礎建設基金委員會(簡稱為“縣公路基金會”)拖欠幹部職工集資款的問題,十年前,縣城需新建一環路,因經費緊張,縣交通局下屬的縣公路基金會向6000多名在編在職(未退休)幹部職工集資1000萬元,擬定借期三年,每年利息20%,另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原定通過設立收費亭收費的辦法來償還,沒想到收費兩年後,上級就出台相關政策,禁止在城區道路設收費亭,最終隻還了銀行的貸款,幹部職工的本息分文未還,幹部職工意見很大,尤其是已辦了退休手續的幹部,經常到上級反映這個問題。
最後兩件需化解的矛盾糾紛都是個案,社會牽涉麵不大。 第三件是產婦黃某死亡糾紛案。今年初黃某到縣醫院婦產科做剖腹產手術,恰好主刀的醫生是個新手,而黃某及其家屬隱瞞了孕婦最近三年內已做過兩次剖腹產的情況,結果手術後黃某因大出血而死亡,按理產婦這方負有很大責任,但黃某的丈夫黎某是蠻不講理的人,他出資糾集族人、狗肉朋友等三十多人,多次到縣醫院鬧事,並到省委、市委辦公大樓前靜坐抗議,提出索賠一百萬的要求,因其訴求明顯不合理,任憑黎某等人多次到省、市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個性強橫的陳一久隻是令縣聯席辦張宣朝軟硬兼施把他們接回縣裏,一直拖著不辦。
第四件需及時化解的是縣水利局一名五十多歲的幹部陳某死亡引起的矛盾糾紛案。一個月前,陳某被抽去參加省南北高速公路古郡段的征地拆遷工作,當晚加班至晚上八點,回家後,於次日清晨七點在家中去世,死者遺孀要求縣政府申報老公為“因公殉職”,賠償十萬元的精神損失費,並要求把其在北郡縣一個偏遠鄉鎮水管所(事業單位,無法“參公”)工作的獨子調到古郡縣水利局水政執法大隊(事業單位,正向省人事廳申報“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即“參公”,內部消息稱將獲批準,一旦“參公”,所在單位的幹部職工工資、績效獎金等收入將翻一番),由於條件苛刻、訴求過高,陳一久堅決不同意,死者遺孀遂多次到省、市有關部門反映。
在昨天下午六點石麗花主持召開的書記辦公會上,張世博提出把四件矛盾糾紛案分別包聯給四個縣領導,但是遭到縣委副書記陽先的強烈反對,他說:“每個縣領導都很忙,我包聯的‘作風建設年’活動任務也很重,當年陳一久縣長也沒把這些矛盾糾紛推給別人,張常務你現在全麵主持縣政府工作,能力和水平都很高,還是由你主持化解吧!”說畢,朝張世博笑笑,這笑容像天陰欲雪天時的天氣,沒有半點陽光。石麗花覺得陽先說得有理,又想張世博已全麵主持縣政府工作,應有所擔當,便同意陽先的意見。張世博心想:陽先可能是妒忌自己全麵主持縣政府工作,故意不接這些累活,甚至還想等著自己出醜,自己一定得爭口氣!
於是張世博同意與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章龍一起接下這四件矛盾糾紛的化解工作,前兩件矛盾糾紛因牽涉麵較大,由他本人親自包聯;後兩件矛盾糾紛因牽涉麵小,由章龍包聯。
回過神來,張世博叫上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章龍,縣政府辦主任祁理、縣聯席辦主任張宣朝,縣教育局局長梁新榮等人坐上七座商務車,馬上朝中郡市駛去,25公裏的路,說遠不遠,司機鄭能把車開得較快,不一會便到了。
在中郡市委辦公大樓門前,六十多名曾擔任古郡縣代課老師的中老年人,正與市聯席辦的人員交涉,現場人聲嘈雜,十分喧鬧。30多名年青力壯的巡防隊員正在現場“維持秩序”——其實是阻攔來訪人員闖進市委辦公大樓。
名為市委辦公大樓,實際上市委、市政府都在這兒辦公,這幢樓高達十七層,是雙排相聯的建築,市委、市政府各部門都在這兒辦公,民間稱它為市委辦公大樓,是因為市委知名度更大、權威更高。實際上,官方對市委辦公大樓的稱呼為“城南商務大廈”——之所以稱它為“城南商務大廈”,是因為上級明文規定各地不許建“高大上”的辦公大樓,因此中郡市委、市政府隻能把這幢建在城區南麵的宏偉壯觀的辦公大樓換個稱呼,並宣稱市委、市政府是租在這兒辦公的,以規避輿論壓力,實際上這是掩耳盜鈴的做法,幸而上級沒有追究。
“你們快放我們進去,我們要見市長,跟他評評理去!”為首的一個年過六旬、頭發花白的胖老頭高聲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