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不覺到了秋季期的開學時節。今天上午,張世博決定前去慰問兩名考上重點大學的困難學子。這是縣政府辦主任祁理、縣教育局局長梁新榮、秘書甘春潮等心腹特意為張世博安排的活動,目的是讓他多在媒體上露臉。隻有多參加這樣“接地氣”的社會活動,多拋頭露麵,才能在群眾中擴大他的影響力,贏得社會輿論的支持。
經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動物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味,具有向同伴傳遞食物信息、吸引異性的作用,一些雄性動物之所以能從幾公裏之外的地方,翻山涉水,一路狂奔到某處隱蔽的密林與異性分享食物、尋偶求歡,就與它們出色的嗅辨氣味的本領有關。
在市、縣兩級,電視新聞也能散發出“氣味”,與動物不同的是,電視新聞散發的“氣味”僅用於判斷官場的人事安排、官員去向。要是某個主要官員很久沒在當地的電視新聞裏出現,眾多議論就會遍布大街小巷:這人怎麼這麼久沒出現在電視新聞了,莫非他出事啦?要是某個官員近來頻頻出現在電視新聞,人們也會議論紛紛:這家夥近來怎麼經常在電視上露臉,莫非組織部門準備重用他啦?有時候,這些無端的猜測就像放響屁嚇跑小偷一樣湊巧。因而,基層的幹部大多愛看電視新聞,他們從中既了解到本地的新聞,又能大致判斷到本地黨政領導的動向——作為官場中的一員,領導的動向與他們的利益休戚相關。
遺憾的是,張世博起初並不重視電視新聞這塊輿論陣地。信奉中庸之道的張世博一直刻意保持低調,以免樹大招風。然而,與他競爭縣長位置的縣委副書記陽先的一些出牌手法,打亂了張世博的計劃。
縣長陳一久沒病故之前,他和縣委書記石麗花一直是古郡縣電視台“古郡新聞”欄目的兩大主角,觀眾常在這兒看到他們的“光輝形象”:他們有時與基層群眾同坐在一條長木凳上促膝談心,有時頭戴黃色安全帽深入機聲隆隆的生產車間察看企業生產情況,有時冒著炎炎烈日在項目工地現場指點江山……不知內情的人以為他們日理萬機,萬般辛苦!其實他們這麼做,就像諸葛亮到江東吊喪周瑜一樣,都是裝模作樣的作秀行為,記者一旦拍足鏡頭,他們就會鑽上汽車溜之大吉。
古郡電視台“古郡新聞”的播出時間為每晚八點,正是黃金時間,收視率很高。陳一久病故後,在“古郡新聞”裏,陽先逐漸取代了陳一久的地位,成為出鏡率僅低於石麗花的人,而這些天來張世博幾乎沒有上過電視新聞。每天早上幹部們一上班,很多人都會議論昨天石麗花書記、陽先副書記又到哪兒視察了,他們昨天的衣服、神態怎麼樣,有哪個科級領導陪同他們調研,基本上沒人提到張世博——因為人家根本沒有從電視新聞裏看到他,無形中降低了張世博的影響力。甚至有很多人傳言,張世博在與陽先的競爭中已失利,將由陽先接替陳一久當上縣長。要是有人不相信,對方就會說:若是張世博能當上縣長,怎麼這麼久沒在電視新聞裏看到他?我看他是因為不得提拔而被電視台封殺了吧!
分管古郡電視台的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部長、副縣長鄒芬與張世博關係較好,她聽到了這些不利於張世博的風言風語,因怕得罪陽先,她不敢把話挑明,隻是多次建議張世博跑基層時帶上電視記者,以便助其“進步”,鄒芬還笑著說隻要他願意,她就安排外表最漂亮、業務能力最強的“台花”級女記者為他服務,惹得張世博心裏癢癢的,有點想見“台花”的意思,不過很快又忍住了,心想為了見一個美女而“作秀”,並沒有什麼意義,便說現在好忙,過些日子再說吧!鄒芬的幾次好意提醒,均被作風務實、不喜歡出風頭的張世博謝絕。張世博想:多上電視新聞就能當上縣長了嗎?我看未必!讓別人作秀吧,我偏要保持低調!就這樣,陽先成了“古郡新聞”裏出鏡率僅低於石麗花的人,而張世博,已記不清多久沒上電視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