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個女人都會有沮喪的不幸時候,但沮喪並不是不可克服的,一遇上不幸的事就知道流淚的女人是難以成就什麼大事,眼淚並不能使不幸變成幸福,最重要的是堅強的去麵對困難。成大事的女人要拿出勇氣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出引起沮喪的原因並努力設法改變現狀,一定要避免有難就哭的可悲場麵。
沮喪情緒常常會擴大生活的不幸。有的人在沮喪中形成了對他人冷漠的態度,認為這樣可以報複別人,其實這樣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解決,還會進一步損害自己。因為這樣做,無論在肉體上,精神上都將進一步影響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無法堅強地麵對現實。事實上,沮喪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很難引起人足夠的重視,但成大事的女人不能不注意這個細節:不要因沮喪而擴大生活的不幸。
要成大事的女人應該像對待所有其他的不幸後果一樣,對於不幸帶來的沮喪,不是一味地自怨自艾、杞天憂人,而是振作起來,采取勇敢的態度、奮進的態度去直視麵對它,以積極樂觀的精神去征服它。
如果你見過張璨,如果你知道她的人生經曆,你一定會感到十分驚訝,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臉上還留有一股學生氣的女士,竟然擁有那麼多令人羨慕的財富,而她的經曆會更讓你驚訝。
在中學時代,到北大讀書成為張璨最大的夢想。但是由於第一年高考的失利,她被分配到東北的一所大學。張璨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
“我就跟我父親商量,他說你自己決定吧,你要是想去,我就把我的羊皮襖(他特珍貴的羊皮襖,平時都舍不得穿的)給你帶上。你要是不想去,你就再考一年。”
父親的寬容給了張璨自由選擇的機會,她選擇了再考一年,並由理科改成了文科,報考專業也從生物改成了國際政治,終於在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的秋天,她跨進了北大校門。
在北大一個寧靜的午後,張璨被一篇小文章迷住了:
“這是篇很短的文章,講一個孩子在15歲的時候有很多夢想,比如要去世界探險、寫一本書、開一家公司、拍一部電影、生兩個孩子等。他把這些夢想都寫下來,然後一步一步去實現。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很多人都午休了,校園裏非常安靜,我卷著這篇文章,在校園裏一邊走著一邊想:以後我也要實現我的夢想,我也要讓日子過得非常的豐富。”
張璨在五彩繽紛的校園中自由地呼吸,她還是各種活動的積極分子,20歲不但贏得了大學生演講比賽的冠軍,還當上了學生會文化部的副部長。繁花似錦的未來已經在張璨麵前鋪開,就等著她去書寫了。
可是,命運對她卻偏偏不像對別人一樣,就在這個時候,人生和她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大學三年級的一天,張璨的父親接到一封北大的來信,讓他到學校談談。原來,他那個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都是學生幹部的女兒,竟被北大注銷學籍了!
“把孩子領回家吧。”校方對她父親說。
張璨當時是北大學生會文化部副部長。1984年國慶35周年遊行,也就是北大學生打出“小平你好”條幅那次,張璨是北大2000人集體舞的總指揮,一路邊走邊跳,規模浩大,她說光是午飯吃的麵包,都得用公共汽車拉。張璨時年20歲,天之驕子,無憂無慮,心境明朗,充滿活力,覺得生活很美好。但她突然被注銷學籍了,全北大惟一一個!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她說當時真有“天上地下”的感覺。注銷學籍的原因是有人舉報,三年前她曾考上了某大學但沒去,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當時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
如果換作別人,可能就會一臉沮喪地哭泣得天昏地暗地跟著父親回家了,這樣的打擊太沉重了。但是張餐沒有哭,反而是勇敢的留了下來。
寧靜快樂的大學生活一去不複返了。張璨說:“我不停地寫申訴材料,找人談話,上訪,國家教委啦,人民日報,團中央我都去過,一直折騰到畢業。”係裏每周找她談一次話,勸其離校。但就是這樣,張璨也沒有陷入沮喪的沼澤地,她選擇了奮起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