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園地
園地指連片種植多年生木本、草本植物,以采集果、花、葉、莖、根為主的土地。包括以果為主的果糧間作地。園地按利用方式又分為果園、果糧間作地和其它園地,全市共9.27萬公頃(139.09萬畝),占全市土地麵積5.6%。園地的主體是果園和果糧間作地,其它園地麵積很小。
(一)園地區域分布特點
園地是北京市幹鮮果品的生產基地,每年不但向首都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水果,而且有些果品成為出口創彙的名特優產品。北京市果品資源十分豐富,多達1250多種。其中主要品種50餘種。鮮果有蘋果、梨、桃、葡萄、柿、鮮杏、山楂,鮮棗等;幹果有板栗、核桃、仁用杏等。由於果樹種類多、生態域廣、適應性強,從中山到平原區都有分布。但深山區受到氣候條件影響,平原區受到土地利用限製分布較少。而低山丘陵,特別是山前廣為分布的洪衝積扇、衝出錐、洪積台地和黃土台地上,曲於背風向陽、熱量豐富,降水適宜,土層較厚、土壤通透性好,適於發展果品生產,是北京市主要的果品分布區,形成著名的山前果樹帶。
從平原到中山地帶果樹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一般平原為鮮果園;山前幹鮮果混合,以蘋果為主;低中山和中山以幹果園為主。
果樹分布除氣候條件、土地:利用等限製外,有些樹種對土壤理化條件也有一定選擇性,例如板栗多分布於中酸性土壤地區;在北部山區花崗岩、片麻岩地區分布較為集中;而柿子喜歡微堿性土壤環境,多分布於黃土母質和碳酸岩風化殼上發育而成的土壤地區,以西山、房山地區最為集中。氣候、地貌、土壤等自然條件和人為利用,決定了北京市果樹的區域分布態勢。
上述果樹的分布規律決定了本市各區縣園地的構成規模和果業生產布局,也為全市果品生產布局和基地建設提供了依據。目前各區縣園地的構成規模基本上符合果樹資源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要求,果品生產發展基本正常。
從上表看,全市園地麵積增長幅度較大,十年增加3.76萬公頃(日6.4萬畝),增長68.2%,這是京郊根據山區麵積大,自然條件適合幹鮮果生產的發展,以及首都市場需求趨勢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所取得的成績。從行政區域分布看,園地麵積最大的是懷柔縣,園地麵積占全市的26.0%,占該縣土地麵積的11.3%;其次為昌平縣和密雲縣,麵積分別占全市的14.4%和12.5%。而近郊的朝陽、海澱、豐台、石景山四個區,園地麵積0.64萬公頃(9.58萬畝),僅占全市的6.9%。從地區分布看,園地主要集中在山區、半山區,占全市的80%以上,而平原縣區僅占近20%。從發展趨勢看,近郊園地麵積略減或稍有增加,朝陽、海澱兩區園地麵積比1980年分別減少了20.0%和7.4%;其它近郊區及平原縣區增長幅度都不大,而遠郊山區、半山區縣區園地大幅度增長,其中懷柔縣1990年園地比1980年增長近10倍;密雲縣增長3倍。這種趨勢是地貌差異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麵的反映,也是農村經濟發展趨勢的反映。
(二)園地主要類型
1.果園
果園指連片種植、集約經營,以生產千鮮果為主的園地。包括樹間臨時種有農作物的園地;不包括山地散生或成片生長、管理粗放的經濟林地。果園依水利條件又分為水澆果園和旱果園。水澆果園指有水源保證和水利設施、一般年份能正常灌溉的果園;單果園指無灌溉條件及設施、依靠天然降水供果樹生長的果園。
全市果園共7.03萬公頃(105.38萬畝 ),占園地75.8%,其中水澆果園和旱果園分別占58.8%和41.2%。水澆果園多為鮮果園,果樹品種有蘋果、梨、桃、葡萄等,主要分布於山前地帶,其次為平原。蘋果主要分布在海澱區西部低山洪積扇;昌平縣低山、丘陵、台地;鬅義縣西沙崗、東沙崗、潮白河沿岸;延慶縣南山和北山山前洪積扇和丘陵地帶;密雲縣的燕落盆地東部低山丘陵崗台地。梨主要分布在大興縣和房山區永定河泛濫平原沙丘區I密雲縣燕落盆地及平穀縣北部山區。桃主要分布在平穀縣低山河穀,洪積扇區;海澱區西部山前多房山區山區東部和大興縣部分地區。葡萄主要分布於大興縣城周圍及東南部;朝陽區的高碑店鄉、金盞鄉;海澱區四季青鄉和通縣東南部。
水澆果園一般土地質量好,管理細致,多集約化、專業化生產,產量比較高。
旱果園一般分布於丘陵溝穀、山前洪積扇上部和山前台地等水源缺乏地區。主要樹種有板栗、核桃、仁用杏。板栗主要分布在西起昌平縣的黑山寨鄉、下莊鄉,經懷柔縣的黃花城鄉,黃坎鄉、沙唂鄉到密雲縣的半城子鄉一線。核桃主要分布在門頭溝區清水河流域及相鄰房山區各鄉;平穀縣東北部山區;密雲縣大城子鄉;昌平、懷柔、延慶三縣交界七個鄉。仁用杏主要分布在延慶縣南部和東北部山區;懷柔縣北部山區;門頭溝區清水河流域及相鄰的房山兩北山區。
2.果糧間作地
果糧間作地指果樹覆蓋度>30%,以生產果品為主,間種農作物的土地。依水利條件差異,果糧間作地又可分為果糧間作水澆地和果糧間作旱地。果糧聞作水澆地是指有水源保證和水利設施,一般年份能正常灌溉的果糧間作地;果糧間作旱地則指無灌溉條件和設施,依靠天然降水供植物生長的果糧間作地。
果糧間作地共2.16萬公頃(32.44萬畝),占園地麵積23.3”,其中水澆地和旱地分別占45.8%和54.2%。果糧間作水澆地多分布於山前較為平坦地區,土質較好,田塊也較大;果糧間作旱地主要分布於低山丘陵和川穀高階地上,地塊較為零碎,地力薄厚不一,總的來說比較貧瘠。果糧間作常見的果樹品種有柿子、核桃、杏、棗、梨、板栗等;糧食作物以玉米和雜糧為主,其中水澆地有相當部分種植小麥和玉米,實行,年兩熟製。
果糧間作是北京山區人民長期以來因地製宜形成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利用果樹與糧食作物對生態環境的適宜性差異,相輔相成,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麵有一定積極意義。但也存在著管理落後,糧、果產量兩低的現象。在條件允許地區可根據具體條件,決定糧、果集約經營的內容。有些樹種,如柿子、核桃,間作效益高於純果園,因此仍采取果糧間作形式為宜。
3.其它園地
其它園地指除幹鮮果園以外的種植各種木本、草本經濟作物的園地,如玫瑰園、草莓園、藥材園、花圈等。全市麵積850公頃(0.27萬畝),占園地麵積0.9%。此類園地種植植物多是經濟價值較高品種,占地麵積小而產出串高,具有發展潛力。門頭溝區的“金頂玫瑰花”是食品工業和輕工業的重要原料,近年來發展到348公頃(5220畝)。懷柔縣引進西洋參取得明顯經濟效益,1990年產量28噸,創產值336萬元,平均每公頃創產依72000元。藥園不但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對於彌補野生中草藥資源不足、振興中醫藥此也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這類園地具有開發價值。
(三)園地變化與果品生產
園地變化反映在兩方麵,一是數量增加;二是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十年間全市園地共增加3.76萬公頃(56.4萬畝),其中僅密雲、懷柔兩個山區縣就增加了3.05萬公頃(45.78萬畝)、占增長總量的81.12%。平原區縣大興、通縣、順義、豐台、朝陽共增加0.43萬公頃(6.45萬畝),其餘增長部分分布於半山區區縣。園地麵積的增長基本上是合理的,增長的主要部分集中在山區、半山區,這有利於廣大山區開發建設和脫貧致富,也符合土地利用的規律。但同時也存在著占用良田開辟果園,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現象,今後在平原區應嚴格限製園地不合理發展。
園地在經營管理上也有明顯變化。反映在果園與果糧間作地所占園地比例由1980年的48.7%和51.1%變為1990年75.8%和23.0%,果園明顯增加而果糧間作地數量和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水澆果園和果糧間作水澆地所占比例也明顯提高。園地灌溉配套設施明顯改觀,集約化程度顯著提高。在果品生產中重視推廣科學技術和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取得了明顯效益。近些年來推廣了一係列技術,如地下管道噴藥枝術,疏花疏果、發技素、葉麵寶、八生根扮、地膜覆蓋、板栗密植等,引進和推廣的優良品種有日本的晚熟紅富士蘋果,目前已發展到0.37萬公頃(5.5萬畝),占蘋果總麵積17.9%,產量達207萬千克;葡萄中的巨峰、先鋒等大粒品種,占葡萄種植麵積的41.2%,產量達406.43萬千克;此外還有燕紅、秋香等晚熟桃品種,燕紅、燕昌等板栗優良品種。
園地麵枳增加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商促進了本山染品生產迅速發展,1990年幹鮮果品產貴達到27.6萬噸,比1980年增長11.7萬噸,有效地繁榮了首都市場,豐富了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