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
概況:全區設7個街道辦事處、148個居委會,常住人口68.1萬人。有醫療機構360個,其中營利性138個、非營利性246個;衛技人員1771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297人、注冊護士7361人;實有床位8872張。平均每千常住人口擁有衛技人員26.01人、執業(助理)醫師9.25人、注冊護士10.81人、床位13.03張。
生命統計。出生5536人,出生率7.02‰;死亡5133人,死亡率6.51‰;自然增長率0.51‰。因病死亡4985人,占死亡總數的97.12%。死因順位前十位疾病為:惡性腫瘤,心髒病,腦血管病,呼吸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內分泌、營養和代謝性疾病,損傷和中毒,泌尿係統疾病,傳染病,神經係統疾病。人均期望壽命83.07歲。
衛生改革:年內,製訂區域衛生規劃,構建合理的醫療服務體係,為群眾提供方便、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區衛生局深入研究衛生事業發展改革中的問題,分批考察了醫院文化、中醫藥事業、社區衛生、醫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形成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係,加強區屬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能規劃與建設的意見》。為進一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西城區承擔了北京市護理院、康複院試點工作,嚐試在一家二級綜合醫院開設護理、康複病區,解決轄區三級醫院需進一步康複治療和長期護理患者的長期滯留和壓床現象。在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了後勤服務社會化管理試點工作。
社區衛生:繼續完善具有西城區特色的健康維護“圈、鏈、體”的社區衛生服務體係;以居民滿意度為主的多層次績效考核評價機製,規範績效考核指標體係和考核辦法。全區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實現獨立設置。完成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標準化建設。全區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從152個調整為148個,每個團隊由全科醫師、社區護士、防保人員各1人組成,覆蓋148個社區居委會,為轄區居民提供“家庭醫生製”服務。全區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實施醫保劃卡實時結算。全區居民100%建立了電子檔案,並錄入北京市社區衛生信息管理平台係統,進行動態管理。實現了社區零差率藥品全覆蓋。拓展醫療服務共同體工程,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共同承擔的科研項目“基於中心醫院的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平台的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創新模式示範工程”順利結題,並啟動了共同體信息平台二期工程,網上掛號、預約檢查、遠程會診、雙向轉診、慢性病團隊管理等功能逐步完善。全區有16家二、三級醫院與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對口支援協議書,42名市級退休返聘專家下社區參與門診、會診、健康教育、谘詢、帶教等工作。繼續開展“家庭保健員計劃”,全區培養家庭保健員7609名,並頒發了家庭保健員證書。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治未病工作,實現了社區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德勝、什刹海、展覽路、月壇、西長安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市中醫局授予“北京市中醫藥特色診區”。西城區成功申報為市中醫局“社區中醫預防保健示範區”。
全年社區門診842670人次,比上年增長33.83%;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包括疫苗接種、兒童保健服務、婦女保健服務、牙防普查普治)419457人次,比上年增長31.51%。
疾病控製:組織各種防病培訓79次6682人次,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疾控中心應急小分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地市場、賓館飯店、學校/托幼機構的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參加。
傳染病防治。全區報告法定傳染病16種7084例,發病率783.05/10萬,比上年上升3.83%。新登結核病537例,比上年下降15.7%,衛生部關於結核病“五率”要求的指標全部達到。西城區被確定為第二輪中央與省(區、市)綜合艾滋病防治示範區。區疾控中心建立了第一家性病規範化診療門診。開展首都預防艾滋病宣傳誌願者“1+1”十進行動,覆蓋醫院就診人群、社會青年、外來務工人員、在校中學生、社區居民共45000餘人,招募誌願者3478人。甲流防控。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啟動了應急機製,建立健全疫情監測係統,確保防控工作信息通暢。組建了區級醫療專家組;指定市第二醫院為後備醫院,集中收治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168人;指定複興醫院作為重症病例搶救醫院,十月大廈、天峰賓館為集中醫學觀察點;指定護國寺中醫醫院配合疫情預防,煎中藥10萬餘袋,免費發放到社區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開展了轄區醫務人員甲流診療技術培訓。接種甲流疫苗634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