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2)(1 / 3)

1805年,席勒病逝,因為家境貧困,遺體被家屬安置在一家教堂的地下室。歌德當時也重病在榻。二十年後,教堂地下室清理時,眾人才發現席勒的遺骨已混雜在幾十具骷髏之中。年近七十歲的歌德竟憑著二十年前那些秉燭夜談的深刻記憶,辨認出了席勒的骨骸。1829年,已經八十歲高齡的歌德親自挑選墓地設計墓穴,為席勒主持斂屍重葬儀式。3年後,歌德去世,按照他的遺願,被安葬在席勒旁邊,從此,一雙好友生死相依的真摯友情化為千古佳話。

在什麼都是越現代越好的年代裏,唯有友誼,人們保持著古老的準則。

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貴。“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周華健的《朋友》這首歌曲也許最能代表許多人的心聲!朋友也許隻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他帶給我們的將是永恒!

朋友的言行是你的一麵鏡子,可以暴露我們的缺點,顯示自己的才能,放縱自己的言行。同樣你也是朋友的一麵鏡子,這個鏡子永遠不能失去做人的準則。感恩朋友,善待朋友,便是給自己架設一座通往未來的橋梁,同時也是為自己構築一個幸福的樓台。

思考與互動

你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嗎?做做下麵的測試吧。

朋友借給你的書被你不小心弄髒了,你會怎麼辦?

A.趕緊去買一本一模一樣的還給他,還給他的時候拚命強調自己有多辛苦才買到這本書

B.盡最大的力量把書本弄幹淨,跟朋友誠摯道歉

C.相信朋友不會怪你的,笑嘻嘻地把書還給他

測試結果:

A.如果說你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你一定不會承認,因為你總是懂得怎麼去報答別人,簡單來說,就是“懂得做人”,當然,這是好事一樁,尤其當你步入社會後,你更會感受到這點讓你如魚得水,但是,如果用一種虛浮的態度來麵對別人,不僅僅是讓你自己受累,也會讓別人覺得你有距離感並且感受到壓力,感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發自內心的。

B.你的性格應該是比較“蠻”的,倔強讓你常常傷痕累累,但是,相對的,你的努力也會有所成果,雖然要比別人花去更多的力氣,你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然而,就像你做其他事情一樣,你總是選擇一種最艱難但最能讓你良心好過的方式去完成,如果對方感激你,你會覺得再怎麼辛苦也是值得的,如果對方表現淡漠,那麼你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而不開心,想提醒你的是,感恩也要懂得方式方法,並且對自己的付出不後悔。

C.感恩對你來說絲毫沒有概念,或許這跟你的生活環境有關,讓你自我中心的氣焰囂張,你覺得別人對你好都是理所應當的,或許,以你的活潑個性,你是會有很多好朋友,但是不要以為因此你的朋友就會縱容你,一次兩次可能還會原諒你,但次數多了,大家就會受不了你的驕傲個性,要知道,大家都是平等的,別人對你好,你要記在心裏,要懂得“惜福”。

感謝愛人,伴我同行

有一則小故事,講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婦,操勞了大半輩子,卻從來沒有從家人身上得到過任何感激。

有一天,她問丈夫:“如果我死了,你會不會買花向我哀悼?”

她丈夫驚訝地說:“當然會啊!不過,你在胡說些什麼呀?”

婦人一本正經地說:“等到我死的時候,再多的鮮花都已經沒有意義了,不如趁我還活著的時候,送我一朵花就夠了!”

故事讓我們深思。如今很多人都在陳述著婚姻裏的無奈,表白著婚姻裏的負累,連愛情也太過於現實……

當這樣的牢騷越來越多時,我們便對自己的婚姻與愛情越來越迷惘,有的甚至都迷了路。

其實,這種負累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是因為我們隻知道一味地向對方索取著愛情與真誠。卻沒有想一下,自己在索取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回報些什麼?

當我們在對別人說感謝時,卻忽略了我們身邊最應該感謝的人——那就是陪伴我們終生的愛人。我們不應該漠視愛人的付出,更不應該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愛人的照顧。

如果我們忽視了對方存在的價值,認為對方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並且我們還沒有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麵對他們,這樣會使我們的愛人感覺自己沒有被重視。從而產生強大的落差與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