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爭論的焦點在於影片中是否流露出對物質赤裸裸的刻畫和對品牌無節操的聲張。媒體痛斥郭敬明慣於在零碎的故事情節中把自己的品位和物質觀打包塞給讀者和觀眾。而觀眾、尤其是90後的大小姐和小公子們則極力為他們心愛的小四(郭敬明的別稱)憤憤不平,真正像一款無堅不摧的堡壘那樣保衛著小四式的青春夢。而郭敬明呢,依舊我行我素,不急不躁,平和有禮像一個深不可測的太極高手,常以一句輕描淡寫的“這電影是拍給《小時代》的讀者看的”來化解一切外來的尖銳利器,讓人吐血又抓撓。
有人說你拍給讀者看的就不要進商業影院嘛,但這就又牽扯到了院線電影的運作模式。有投資有讚助有當紅演員有暢銷書做劇本,你憑什麼不讓人拍啊?有錢賺憑什麼不賺啊?
電影《小時代》引發各方眾多角度思考和討論,也許這也算是事件本身帶來的意義吧。總之是片子火了,話題有了,錢到位了。
事件四:鄧文迪默多克“分巢”
年度漢字:“退”
娛樂錦囊:情與利?誰主沉浮?
加分亮點:下一站,克林姆林宮?
頭條等級:★★★★★
圖片:7,8
鄧文迪在眾多人看來是個狡猾精明又極具野心的強悍女子。鄧文迪與默多克的傳奇,始於鄧文迪將紅酒灑在了默多克的身上,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當年曖昧的紅酒就這樣,變成了今日的一潑冷水。
6月14日美國媒體踢爆驚人消息,新聞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82歲的默多克,向紐約高等法院提出和44歲的妻子鄧文迪的離婚申請,申請理由為:“半年以來,婚姻已經不可挽回地破裂”。
此次離婚引發媒體爭相報道和眾多猜疑,可見鄧文迪作為中國女性對抗西方高層勢力本身就極具傳奇色彩。有人猜測鄧文迪的精明在於拿離婚做文章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即17億美金的離婚補償,這筆補償在默多克正常去世的情況下是得不到的。還有人說“鄧文迪對默多克的感情根本就是個陰謀!”鐵證是她在所謂的“感情破裂期”仍然幫助丈夫打理事務,在各種秀場出席活動,絲毫看不出半點憂傷。
還有人調侃說,普京剛剛騰空了克林姆林宮,鄧文迪是否已經為自己找好了“下家”?
種種中傷也好,輕蔑也罷,都撼動不了這個具有擁有女兒、金錢、學識和經曆的中國傳奇女子獲得頭條關注的地位,也許,這就是鄧文迪最耐人尋味之處。
事件五:選秀大爆炸
年度漢字:“鬧”
娛樂錦囊:演員很敬業,劇情很狗血。
加分亮點:導師掐架
頭條等級:★★★★★
圖片:9,10
估計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有像今年暑期這麼瘋狂的選秀季出現了。13檔選秀節目瘋狂瓜分屏幕綜藝大蛋糕,一時間各大網站和娛樂報刊紛紛出招為大家探路指南,生怕有人一不小心進入這個迷魂陣後暈頭轉向。
在這期間,甚至爆出“導師荒”和“選手荒”,很多明星因為安排不出檔期出任導師而捉急,隻能眼睜睜看著白花花的銀子落入他人口袋。而台上“幸運”的導師們,無例外地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觀眾的檢閱,爭取拿下“奧斯卡影帝影後”的桂冠。有些言重了,其實也不乏展露真性情的個性導師,比如快男評委陳坤,無論選手晉級還是淘汰,都能讓他動情。他自然親切地鼓勵每一位選手,擁抱啊加油啊,讓觀眾都不知不覺入戲了。
雖然各檔節目立意不同,特點不同,比如《快樂男聲》是選偶像歌手,《中國好聲音》是選實力唱將,但同樣在舞台上,講個故事不打緊吧?有人打趣《中國好聲音》應該改名為《中國好故事》,這年頭談愛情不吃香了,親情牌更加催人淚下。今年好聲音舞台上集體出現了讓人潸然淚下的“爸爸們”,60歲香港老歌手鍾偉強為了找回女兒千裏迢迢來到舞台表達誠意,40歲茶館老板闞立文帶女兒回望《那些年》,單親爸爸朱克的女兒真真一找準鏡頭就奶聲奶氣地來一句“爸爸乖乖的”。眼淚多了讓人茫然,這是在唱歌,還是在演音樂劇?
當然戲路不能千篇一律,有煽情的還有掐架的,《中國最強音》導師章子怡和羅大佑就是導師中最早對峙起來的。此外《中國夢之聲》中韓紅也因“大姐大”風範遭到黃曉明質疑而擺出“教育人”的架勢。《中國好聲音》中個性率直的庾澄慶也曾數次含沙射影地戳中汪峰“裝”的痛點。
總之,拜托各種狗血的劇情和演員的敬業,收視率節節創高的各衛視在這個夏天嚐盡了甜頭。另外,由於選秀節目引發了大量音樂人對音樂行業發展的反思和討論,其也成為了本年度最有研究價值的頭條。
事件六:親子真人秀火上來
年度漢字:“萌”
娛樂錦囊:大明星“千姿百態”的娃娃們
加分亮點:取個“養娃經”
頭條等級:★★★★
圖片:11,12
走了一個白骨精,又來一個紅孩兒!孫大聖遇見紅孩兒也覺束手束腳,頭困體乏。孫大聖尚且如此,何況我們現今越來越年輕的奶爸們。
2013年臨近年末有一檔綜藝節目正是為忍受家中“紅孩兒”長年折磨的年輕奶爸們設計,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節目讓人頓覺耳目一新,充滿溫暖的正能量,一遭成為網絡熱點。
《爸爸去哪兒》的擁躉們大多是年輕父母們,麵對同樣古靈精怪的萌孩子,針對與孩子相處和教育的問題,在林誌穎、田亮、“黑米”、“森碟”們的身上,他看到太多自己平時生活中的影子,大有學習借鑒之實用價值。明星相對於自己的孩子就變成了最普通的父母,這也是《爸爸去哪兒》能夠吸引“家有兒女”的父母們觀看的重要元素,觀眾可以從節目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最好的電影不是你說了一個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觀眾心裏激起了些什麼。你不要想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沒有人在看你,他們是在看自己。”——導演李安的話同理可解。
除了年輕父母,熱議本節目的也不乏那些獨身男女。這些人相對“取經”更好奇於——明星的娃娃們能鬧哪樣?節目總不負重望,比如你能看到五個萌態不同的寧馨兒:李湘與王嶽倫的女兒,很能吃又很淡定,從小就有女王範兒;田亮與葉一茜的女兒外表是漂亮公主,一旦玩開了就顯示出遺傳的好體力,被稱作“風一樣的女子”;郭濤的兒子虎頭虎腦;張亮的兒子嬌氣十足;林誌穎的兒子與他一個模子出來的,但是更嬌嗲糯,懂禮貌,嘴巴甜,極受歡迎。
事件七:限娛令加強版出台
年度漢字:“變”
娛樂錦囊:幾多風雨幾多愁
加分亮點:搭上選秀頭條的班車
頭條等級:★★★
圖片:13
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從2002年廣電總局勒令暫停播出《流星花園》起,“限娛令”雖與電視劇、娛樂節目的宿怨已久,但電視劇和娛樂節目也總能在限令的夾縫中生存,並改頭換麵開創一番新局麵,比如涉案劇在2004年被排擠,那咱就上家庭倫理劇和曆史古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