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超越生命的母愛(4)(1 / 2)

無人區裏,有一隻母胳駝帶著幾隻小駱駝一路低著頭,不時地停下來聞著幹燥的沙子。按照常識,美國人知道這是駱駝在找水喝。它們顯然渴極了,幾隻小胳輪無精打采地走著,在太陽的炙烤下,它們的眼睛血紅血紅的,看起來快要支撐不住了。

旅行者還發現,小駱駝們緊緊地挨著胳駝媽媽,而母駱駝總是根據不同的方向驅趕孩子們走在它的陰影裏。

終於,它們來到一個半月形的泉邊,它們停住了,幾隻小胳駝興奮異常,打著響鼻。

可是,泉水太淺了,站在高處的幾小駱駝不論怎麼努力也無法把嘴湊到泉水邊上。

這時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那隻胳駝媽媽圍著她的孩子們轉了幾圈,突然縱身躍人深潭……水終於漲高了,剛好能讓小胳駝們喝著。但那隻母駱駝卻沉入了泉底,再也爬不上岸了。

活下去的動力

我所做醫學實驗中的一項是要用成年小白鼠做某種藥物的毒性試驗。

在一群小白鼠中,有一隻雌性小白鼠,腿根部長了一個綠豆大的硬塊,便被淘汰下來。我想了解一下硬塊的性質,就把它放人一個塑料盒中,單獨飼養。

十幾天過去了,腫塊越長越大,小白鼠腹部也逐漸大了起來,活動顯得很吃力。我斷定,這是腫瘤轉移產生腹水的結果。

一天,我突然發現,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來。我想,小白鼠大概壽數已盡,就轉身去拿手術刀,準備解剖它,取些新鮮腫塊組織進行培養觀察。正當我打開手術包時,我被一幕景象驚呆了。小白鼠艱難地轉過頭,死死咬住自己拇指大的一塊腫瘤,猛地一扯,皮膚裂開一條口子,鮮血汩汩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顫抖,令人不寒而栗,稍後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將要奪去它生命的腫塊,每咬一下,都伴著身體的痙攣。

就這樣,一大半腫塊被咬下吞食了。我被小白鼠這種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感動了,於是收起了手術刀。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來到它麵前,看看它是否還活著,讓我吃驚的是,小白鼠身下居然臥著一堆粉紅色的小鼠仔,正拚命吸吮著乳汁,數了數,整整10

隻。小白鼠的傷口已經停止了流血,左前肢腋部由於扒掉了腫塊,白骨外露,

慘不忍睹,不過小白鼠精神明顯好轉,活動也多了起來。

惡性腫瘤還在無情地折磨著小白鼠。我真擔心這些可憐的小東西,母親一旦離去,要不了幾天它們就會餓死的。

從這以後,每天第一件事就是來到鼠盒前看看它們。看著0隻漸漸長大的鼠仔沒命地吸吮著身患絕症、骨瘦如柴的母鼠的乳汁,心裏真不是滋味,我知道,母鼠為什麼一直在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命。但不管怎樣,它隨時都可能死去。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在生下仔鼠21天後的早晨,小白鼠安然地臥在鼠盒中間,一動不動了,10隻仔鼠圍滿四周。

我突然想起,小白鼠的離乳期是21天,也就是說,從今天起,仔鼠不需要母鼠的乳汁,可以獨立生活了。麵對此景,我潸然淚下。

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奉獻和犧牲是母愛這兩個字眼豐富內涵中最動情和閃光的部分。正是這種博大深厚的愛的力量,繁衍傳承了生生不息的人類社會和萬物生靈,譜寫出永恒不朽、傳誦不衰的愛的詩篇和情的樂意。

漫漫人生旅程,正是無私奉獻的母愛,教會我們用心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世界,也正是母愛這種驚天動地的力量,激勵我們摒棄自私和怯懦,用愛心擁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可當我們長大參加工作後卻常常忽視了這份愛,母親的嘮叨也常常使我們厭煩,其實每一個老人對兒女的要求並不多,隻希望兒女們能常回家看看。曾聽一位朋友講過一個悲壯感人的母愛的故事: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

次曰,當救援人員循著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屋頂,發現一個光著身蜷縮在屋梁下的兩三歲小女孩竟然活著。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都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著邊哭喊起來:“媽——!”救援人員沿著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麵: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手髙高舉過頭頂,仿佛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偁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著的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肩上,雙手高舉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跡般地成為這場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動物也罷,人類也好,惟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當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舍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後代。

當初,白鼠媽媽掙紮著多活了21天,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小鼠的生命。而盲人父母舍已救女的壯舉更是對母愛力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