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心靈之約(1)(3 / 3)

後來,伊絲·歐蕾太太並沒有自殺,那麼是什麼改變了這位不幸女子的命運呢?竟然是一段偶然的談話!

歐蕾太太在一本書中這樣寫道:但一段偶然的談話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

一天,婆婆談起她是如何況幾個孩子帶大的。她說:“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堅持讓他們秉持本色。”“秉持本色”這句話像黑暗中的一道閃光照亮了我。我終於從困境中明白過來——原來我一直在勉強自己去充當一個不大適應的角色。一夜之間,我整個人就發生了改變,我開始讓自己學會秉持本色,並努力尋找自己的個性,盡力發現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開始觀察自己的特征,注意自己的外表、風度,挑選適合自己的服飾。我開始結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組的活動,第一次他們安排我表演節目的時候,我簡直嚇壞了。但是,我每開一次口,就增加了一點勇氣。過了一段時間,我的身上終於發生了變化,現在,我感到快樂多了,這是我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此後,我把這個經驗告訴孩子們,這是我經曆了多少痛苦才學習到的——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秉持自己的本色!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害羞、孤獨、自卑往往成為意誌中的障礙,無需按他人的眼光來安排自己的生活,要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展現出來。

6新的玉米種子

有一位農民,聽說某地培育出一種新的玉米,收成很好,於是千方百計買來一些種子。他的鄰居們聽說這個消息後,紛紛找到他,向他詢問種子的有關情況及出售種子的地方。這位農民害怕大家都種這樣的種子而失去競爭的優勢,便拒絕回答。鄰居們沒辦法,隻好繼續種原來的種子。

誰知,收獲的時候,這位農民的玉米並沒有取得豐收,跟鄰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強不到哪裏去。為了尋找原因,農民去請教一位專家。經專家分析,很快查出玉米減產的原因:他的優種玉米接受了鄰人田中劣種玉米的花粉。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給予總是相互的。我們都不是孤立地存於社會之中,我們都需要給予和接受。那麼,我們何不多一些同情、友善和寬容給別人呢?善待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隻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吝嗇、不肯付出的人早晚會嚐到痛苦的滋味。

7簡單才是美

洛琳是在美國讀書時認識自己丈夫的,畢業後,他倆很快就結了婚,並且雙雙搬到他們喜歡的國度——越南。

因為這裏的迷人風景和特有的風情及越南人悠閑的生活方式打動了他們。

洛琳說:“在越南的生活是一種簡單自在的生活。沒有像美國那種鋪天蓋地的廣告推銷,沒有垃圾郵件,無需用信用卡。我們一家四口隻買生活必需用品,從不盲目地去消費。在這裏,你絕不會想買那些你並不需要的東西,因為沒有大減價的廣告勾起你的欲望。

“雖然美國人對鋪天蓋地的購物廣告宜傳有一定的抵禦能力,但為了使自己的精神生活過得簡單而豐富,他們不得不在那些選擇上麵花費大量的精力和物力。

而在越南不是這樣,沒有外界的廣告宣傳刺激你,人們對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很清楚,他們很明智地每次隻買拿得動的物品回家。用完後再去買。

“許多生活在這個國度文化中的外籍人,雖然他們在物質生活方麵並非很豐富,但他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寧靜和幸福。他們認為自己過的是一種有選擇而自主的生活,雖簡單卻快樂多多。我們家就是眾多幸福家庭中的一員。

“我跟一些美國的朋友講起這邊的事情,他們卻不很理解。這也難怪,由於美國人認為隻有擁有金錢才能得到幸福,所以他們根本沒法想像生活在這裏的人,是如何獲得快樂和幸福的。”

幸福並不複雜,獲得快樂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將生活和現實及價值相結合,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精力、金錢,並將它們運用到一種舒適、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裏。

人生有兩件東西彌足珍貴:一是美,二是真。而古往今來快樂真正受用多在貧家茅舍,少在富室紅樓,安靜、簡單、沒有物欲橫流的生活才會更灑脫。

8爬行上班的小學校長

1998年11月9日,美國猶他州土爾市的一位小學校長——42歲的路克,在雪地裏爬行16公裏,曆時3小時去上班,受到過路人和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原來,這學期初,為激勵全校師生的讀書熱情,路克曾公開打賭:如果你們在11月9日前讀書15萬頁,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全校師生猛勁讀書,連校辦幼稚園大一點的孩子也參加了這一活動,終於在11月9日前讀完了15萬頁書。有的學生打電話給校長:“你爬不爬?說話算不算數?”也有人勸他:“你已達到激勵學校生讀書的目的,不要爬了。”可路克堅定地說:“一諾千金,我一定爬著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