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125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裏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望子成龍,僅僅期望和溺愛是不能成功的,更要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為自己,為他人負責。
13一件舊大衣的印象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這有什麼關係?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後,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然譽滿天下,卻還穿著那件舊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
“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每個人都已經認識我了。”
表麵的東西好壞與否,都是給別人看的,在意的話隻會讓自己受累。
14鏡片中磨出的人生
在荷蘭,有一個初中畢業的青年農民,來到一個小鎮,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看門的工作。他在這個門衛的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鎮,也沒有再換過工作。
也許是工作太清閑,他又太年輕,需要打發時間。他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樣的專注和細致,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別人的都要高。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終於發現了當時科技界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從此,他聲名大振,隻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來是高深莫測的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大名鼎鼎、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他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他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學也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
世上無難事,隻怕執著的人,成功並非遙遙無期,隻怕認真的人,事情沒有重要與不重要之分,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做了。
15善良的回報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裏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裏有人發出求救的哭喊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一個小孩掉到糞池裏,於是弗萊明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車裏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
就在那時,農夫的兒子走進茅屋,紳士問:“那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說:“是。”紳士說:“我們訂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小孩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並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曆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騎士爵位,並且得到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