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教訓告訴我們,在考慮關鍵問題時,切忌把自己的身份擺進去,時時想到自己的職務,看問題就會少了客觀性,多了盲目性,這樣考慮問題就不周全,處理問題就會產生誤差,脫離了實際以至造成抱恨終身的損失。
有一個禪宗故事就風趣地說明了“放下”的重要性。兩個和尚趕路,遇到一個美女被河水所阻,其中一個和尚就抱她過了河。他們又繼續趕路,走了好久,另一個和尚指責他的同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麼能抱她呢?那個曾經“美女在抱”的和尚歎息:我早把她放下了,你怎麼還抱著她?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自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藝術,我們就難免成為那個心胸狹隘而又怨氣衝天的小和尚。
19邱吉爾的成功秘訣
沒有失敗,隻有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我們獲勝不是靠輝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斷努力。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已登峰造極的偉人邱吉爾來演講。三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頸等待,翹首以盼。
這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邱吉爾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功秘訣。
邱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後,說:
“我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
說完就走下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青年時人要有敢拚、敢闖,不懼怕困難的精神:要用自己的勇氣征服生活。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少小離家,雲山蒼蒼,心裏難免有幾分惶恐。他動身後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
老族長正在臨帖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隨手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後抬起頭來,望著前來求教的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隻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過了中年,他有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近鄉情怯,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
他到了族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封套來對他說:“這是老先生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裏聽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開封套,裏麵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拋棄你的依賴,做自己的主人,從現在就努力吧。
20理直氣壯地年輕
當年驚世駭俗的瑪丹娜轉眼已經40歲,進入了生命的成熟期。但是她一樣有驚人之論。她表示說雖然生理年齡40歲了,但是她卻認為自己必需減五歲,實際上是35歲才對!
她的理由有四個:當年與西恩潘的婚姻,可說是有一整年是浪費掉的,因此必須減去一歲。她與女喜劇演員珊德拉·班哈特為爭女兒而翻臉,因此兩年的友情算是空白,又要減兩歲。接下來是她曾演出過大爛扯《赤裸驚情》,所以這一年也不能算。最後是演出《狄克崔西》時與華倫比提的戀愛謠傳,那一年等於是浪費她的生命,因此必須要減掉那一年。
如此推算下來,果然她又多了五歲!真的可以理直氣壯地再年輕一次了!
想想看,你是否也有些歲月是浪費掉,需要重過的?花了五年時間愛錯了一個男人?減掉五歲吧!因為失戀而消沉了一年?減掉一歲!花了兩年時間做了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減掉兩歲!這樣算下來,你是不是又年輕了幾歲?時間對你再也不是壓力了!你不是又可以重新開始嚐試嶄新的生活?你是不是又有勇氣另起爐灶了?
其實時間是供我們垂釣的溪流,在這條溪流中,我們想要抓住星星、月亮或魚群、水草,完全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汩汩的河水流逝了,年輕的心境卻永遠不會磨損。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我寧願有一個短促的老年,也不願在我尚未進入老年期就老了。”好好掌握自己的生命,運用減歲哲學將使你的心情永遠不會衰老,永遠有機會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