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拜師不成
鍾儀,今年十四歲。
鍾儀從五歲開始學琴,他的父親是琴師,名鍾函。在安都小有名氣。
在安都每年夏季都會舉行琴子選拔考試。
今年夏天知了又快活地叫時,鍾儀卻不能向往年一樣去抓它們了。因為當初抓知了的他如今總是被父親抓著練習考試的曲目。
鍾函在安都是算了不起的琴師,十歲的時候不僅幹淨利落地通過了選拔考試,而且還被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推薦,直接入學到了雲因書院。
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琴子選拔十分嚴苛。琴子就是專門學琴或者在琴方麵很有造詣的學童,鍾函於後者,本來是在名氣一般的白馬書院上學,但是他課業十分優異,一直被夫子們賞識。
第二是旬老夫子的推薦。旬老夫子在教學琴的方麵成就很大,他是個心高氣傲的老頭子,很少會去推薦學童,更別說是推薦其他學院的學童。
鍾函被送到了雲英書院。雲因書院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是安都城內最有名氣的一家書院,朝廷曾經頒給它一塊金牌匾,是那時候的皇帝題了字賞賜的。
鍾函從雲英書院結業的時候才十五歲,當時已經有不少侯爵貴族請他去府上作固定的琴師。
後來,鍾儀的爺爺帶了鍾函去韓王府。
從此,鍾函就一直是韓王府的琴師。
韓王府在安都的聲望不錯,父親剛去韓王府的時候,老韓王還在,他欣賞鍾函。後來鍾函的父親因病去世,老韓王甚至安排了爺爺的後事。
父親在韓王府一直呆了五年,直到老韓王去世。
就在那年,雲英書院邀請回雲英書院作夫子教琴,鍾函便辭了韓王府的差事。
至此,鍾函便一直在雲英書院做琴師。
鍾函二十歲娶妻,燕惠是河城人,父親是河城的巡撫,兩人家世有些差異,然而燕惠卻毅然決然地嫁給了鍾函。
一年之後,鍾儀出生了。
聽他母親說,他在抓鬮宴席上抓的就是一把用一塊小玉雕刻成的琴,父親很開心,當時眾人都認為鍾儀也像父親一樣有著天賦,或許會成為安都下一個頂尖的琴師。
在鍾儀心中,父親一直受人尊敬。
可能和他溫和有禮的性格及其作為夫子的身份有關,也有可能是他和現在的韓王爺有幾分私交。
每次父親牽著鍾儀在街上走路,都有人打招呼。他們有的會說:“鍾琴師,我最近從王都帶回一把新琴,要不帶著鍾小儀去我家瞧瞧,幫我調調音色?”
因為母親總是說鍾儀年幼時惹人喜愛,和他們家相熟的人,一般都喜歡在鍾儀名字中間加一個“小”子。
鍾儀在琴房練琴,阿禮從門外慢悠悠地走進來。
看見他手上端著的冰鎮楊梅,鍾儀開始流口水。
阿禮見了鍾儀,搖頭:“娘說你練琴累了,要我送些楊梅給你。我看是不用了,你明明在發呆,哪用得著休息,依我看啊——”
他話說到這裏,鍾儀便知道不好。連忙打斷他,急忙站起去搶碟子:“這是娘親讓你送給我的!你不許吃!“
誰料想他托高碟子,極其輕鬆的繞過鍾儀,穩穩當當地在小圓桌前坐下。
他撚起一顆楊梅,道:“依我看啊,還是讓練了兩個時辰劍術的我替你領娘親的好意吧。”
鍾禮慢悠悠地吃著楊梅。
鍾儀氣呼呼地瞪著他,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他比自己厲害……這是鍾儀無可辯解的事實。
阿禮是在鍾儀五歲的時候從外公家過來的。
鍾儀還記得那是個下雪天,娘一個月前回家探望外婆外公,到了歸期,爹帶著鍾儀去門口迎接她回來時,就看到一身紅色兔毛披風的娘親還牽著一個一身黑色裘裝的小哥哥下了馬車。
那時候他穿的是鍾儀在五歲過年時最想要的一雙靴子。過年前鍾儀一直纏著爹娘要,但是全安都內隻有一雙,已經被白家的三少爺買走了。
所以那時的鍾儀眼中隻有他的那雙精美的靴子,直到他牽著鍾儀往堂裏走時,鍾儀才抬頭,對上了一雙漆黑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