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打好對台宣傳“文化牌”(1 / 3)

如何打好對台宣傳“文化牌”

新聞實踐

作者:宋印偉

海峽兩岸民眾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民族特性、共同的文化淵源,從根本上來說同根同源。在此前提下,對台宣傳如何做到與時俱進,達到更好的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以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為視角,通過對大陸文化和台灣文化關係的論述,分析對台宣傳策略中打好“文化牌”的重要意義。

大陸對台政策的調整

大陸對台政策經曆了兩個階段的轉變,第一個是由“武力解放台灣”轉變到“和平解放台灣”,第二個是由“和平解放台灣”轉變到“和平統一”。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敗退台灣後,我們黨為了解放全中國,於1949年3月提出了“解放台灣”的口號,但是受種種因素所限暫緩實施,但“解放台灣”一直是解放初期大陸的對台政策。直到1956年8月,中共八大把台灣問題正式看為“中國的內政問題”,同意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自此,中國共產黨關於解放台灣的戰略思想從“武力解放台灣”正式轉變為“和平解放台灣”。

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在會見全美華人協會會長中談到中共對台灣問題的方針時第一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是可以允許的,這是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 ,後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對台基本方針。①

2005年3月14日,中共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全國人大製定這部法律的目的是:反對和遏製“台獨”分裂國家勢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台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樣,我們黨將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付諸於法律。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黨的對台政策也不斷與時俱進,更加務實、靈活。

對台宣傳工作的發展以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遷移、經濟的發展,我們黨對台宣傳工作也與時俱進、不斷調整發展,特別是“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對台方針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對台方針政策的大轉變。伴隨著兩岸關係緩和,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們黨對台宣傳工作也獲得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對台宣傳的途徑也日益廣泛。總的來說,在對台宣傳上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我們對台宣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從宣傳思維來看,對台宣傳工作中的某些方麵仍停留在兩岸對峙隔離的狀態,較少從宣傳效果和受眾接受心理研究對台宣傳;其次,從“媒體認同度”來看,台灣同胞對大陸媒體的認同度不高;再次,宣傳內容上我們總是站在感性的立場上喊話、說理,而對於台灣同胞來說,他們似乎已經形成視聽疲勞。

新形勢下對台宣傳策略的轉變

宣傳策略,是指在新聞宣傳活動中,報道者為了完成宣傳活動的總任務而采取的一些符合受眾心理活動特點和規律的手段和方法。對台宣傳是一種“帶有說服動機的信息傳播行為”,這種傳播行為的目的是要達到在受眾身上引起心理、態度和行為上的變化。②所以,將策略運用到新聞宣傳活動中,是實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隨著經濟、科技等不斷發展,大陸綜合實力在不斷提高,而兩岸關係也在不斷地變化,我們黨對台的宣傳工作也要迅速地調整適應。轉變對台宣傳工作的思維,是兩岸民眾增強理解和溝通的需要,是我們黨贏取主動的需要,更是營造和平統一良好輿論環境的需要。要想在對台宣傳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克服客觀上的一些困難以及要調整宣傳內容、手段之外,更要樹立對台宣傳媒體的良好形象,建立兩岸民眾溝通交流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