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賈詡遞上來的,正是京師那邊的近況,是李儒加班加點整理出來,派人火速送來的,終於成為了董卓對袁紹下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四月的洛陽,比起年前的時候要明顯的頹敗了,寬闊的街道上再沒有了早先的人影綽綽,也沒有了吆喝嘈雜,一陣風卷起,隻有那嗚嗚的嗚咽,更顯得格外的淒然。街道兩旁,原本熱鬧的攤販、店鋪等,或是不見,或是閉門,極個別的開著門的店鋪裏,也是人跡罕至,好似諾大的洛陽城突然之間成了一座空城一樣,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
新年過後不久,隨著董卓帶兵出征,留守在洛陽的李儒忽然間變得更加忙碌了,董卓留給他的任務就是要將洛陽及其京師周邊挪空,雖然有著華雄、太史慈兩人相助,無奈董卓帳下的內政人才實在奇缺,是以一開始的時候,進境奇慢,這樣的情況,在蔡邕舉薦其弟子顧雍,太史慈帶兵挾持鍾繇之後,才逐漸變得好了起來。
顧雍,字元歎,吳郡吳縣人,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其最後會成為江東的重臣;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人,若無意外,其以後也會成為曹操麾下的重臣。而現在,在董卓的意外切入之下,這一切都開始走向未知。
原本此時,顧雍應該在江南擔任合肥長的,蔡邕進京後,發現董卓與他人傳言不同,並非是暴虐嗜血的權臣,對其的感官頓時大變,之後在李儒處聞知了董卓欲撤出洛陽,還政於獻帝之後,更是驚喜萬分,知道了董卓麾下缺少人才,便親自寫下手書,將自己的弟子舉薦出來。
對於此,顧雍雖然不大樂意,卻不能拒絕蔡邕,隨即辭官上京,而相較於顧雍,鍾繇的待遇就有些淒慘了。
董卓進京的時候,鍾繇還未來得及離開,更何況當時十常侍作亂,何進身死,整個洛陽城混亂不堪,以鍾繇對漢室的忠心,根本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離開,董卓廢帝另立之後為舊友推薦,又重回宮中當了黃門侍郎。
京師洛陽,光隻是人口就不下百萬,再加上司隸的其他地方,林林總總下來,需要遷徙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二百萬,李儒的工作之難,可見一般。
華雄是個粗人,打仗的話可算是一員悍將,隻是其他方麵,就幫不上什麼忙了,倒是太史慈見李儒因每日忙碌憔悴不已,心中思量後,便開始在城中四下打探,很不幸,鍾繇便入了他的眼中,之後他便帶人悄然下手將鍾繇擄了過來。
忙亂的洛陽城,失蹤一二人口根本就沒人關注,即便是報官也不會有人來管,更何況擄人的就是“官”,鍾繇很清楚這點,無論願不願意,甘不甘心,他最終也沒得選擇。而有了兩人的加入,遷徙之事頓時加快了數倍。
李儒在洛陽的動作,根本瞞不過朝中百官,隻可惜華雄每天帶人招搖過市,耀武揚威,即使有人知道厲害,也不敢出聲,而更多的朝臣,則被董卓畫下的還政獻帝的大餅砸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