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董之戰,最終落得個虎頭蛇尾,隻是聯軍諸侯,也不是沒有絲毫成果,當他們在京師洛陽見到獻帝之後,眾人的心思頓時由惱轉喜,作為“救駕有功”的眾人,在之後的月餘時間裏,盡皆升遷。
其中,受益最大的,要數袁家。此董非彼董,是以袁氏一族並未被他屠殺殆盡,袁隗得活,袁家的權勢變得一時無兩,隻是京兆附近,幾乎被董卓搬遷一空,諾大的洛陽城也幾乎成了一座空城,除了一群百官朝臣及其等家眷外,百姓的數目百不存一,就連各個朝官府中的家奴壯丁,也被李儒派人強搶一空。
昔日比肩繼踵、熱鬧繁華的洛陽城,一朝之間蕩然無存,而遭受洗劫最狠的地方,卻是皇宮。
天子、皇宮,都是皇權的絕對象征,對於宮中的建築,董卓絲毫未損,對獻帝劉協,董卓更是分毫不傷,隻是宮廷之中的文籍圖冊、金銀珠寶等,全部被他清掃而盡,更甚者就連朝堂之上純金鑄造的龍椅,都被李儒派華雄親自動手,搬去了長安,如今的朝堂之上,獻帝臨朝,隻能滿腹悲憤,神情狼狽的坐上木榻。
至於宮中圈禁的數千妃嬪侍女,近一半的人選擇了離宮返鄉,餘下的則被李儒一個不落的帶去長安,如今的皇宮之中,除了在接連動亂下存活下來的閹人外,就隻剩下了一個孤零零的獻帝,淒慘至極。
如此一個洛陽,僅僅隻是因為獻帝在此,便成為了諸侯眼中競相爭奪的香餑餑,就連最後一個趕到這裏的孔伷,也大有賴在這裏不走的趨勢,許是之前被董卓禍害的有些狠了,朝中百官骨子裏的高傲雖然稍稍恢複,卻再沒有似之前對待董卓那樣,群起而攻,隻是數十萬的諸侯聯軍坐吃山空,終於在進入七月後,開始有人陸續撤離。
七月,太陽變得更加炙熱了,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球炙烤著大地,沒了人煙的京兆周邊,一眼望去頓時變得更加荒涼了,遠遠的,一支隊伍滿是疲憊的緩慢行進著,他們不是別人,正是最先離開洛陽公孫瓚。
也是劉備運氣好,獻帝沒了束縛後,便下令將盧植、皇甫嵩幾人的官職恢複,公孫瓚前往盧植府上拜見的時候,抵不過劉備那一汪淚眼,將其一道帶了過去,隨即,征討黃巾時劉備的功勳被舊事重提,繼而被招入朝中為官,之後他更是借著袁家勢大劉協急需用人之際,被其認作皇叔,劉備之名,名噪一時。
相比於他,公孫瓚就顯得淒慘了,來時步騎七千餘人,歸時兩千步卒被劉備劫了下來,最終隻剩下三千不到的白馬義從,更兼他是武人出身,性子急躁,根本不為朝堂上的世家所看在眼裏,此一戰除了為自己贏了些許名聲外,其他什麼也沒能撈到,眼看著糧草將要耗盡時,公孫瓚便再也忍耐不住,向袁紹討要了糧草後,便索性帶著大軍返回。
公孫瓚的行動,猶如是開了一個頭,孔融在婉拒了留在朝中為官之後,也帶兵返回北海,不同於公孫瓚的是,此時的孔融,已被加了侯位,其統屬的領地,也由北海一郡而增加為東陽、東萊、北海三地,成為了青州統屬領地最大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