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沒有人能夠想象的到糧食對百姓,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在底層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太行山中,因為山地的緣故,即便是能夠被開辟出來一些土地,也多是貧瘠難有收成,太行山雖大,百多萬的人湧入之後,每天單單隻是消耗的糧食就不計其數,這也是當初董卓一行人自冀州歸程時會遭遇黑山賊的劫掠的緣故。
可是如今不同了,董卓答應了,答應了接收下他們,一視同仁的對待他們沒有想過,隻要董卓對待他們能夠有董卓現在麾下那些百姓的一半好,就足夠讓他們的那些親人過上安定的日子,他們每天刀尖上舔血,所為的不就是這些嗎?
“起來,本王說話一言九鼎,既然許諾你們,就絕對不會做不到,同樣的,本王以誠待你們,希望來日你們能不負本王。”站立起身,董卓彎下腰身將張燕自地上扶了起來,一雙眼睛微微眯起,定定的看在張燕身上良久後才忽然出聲說道。
“謝主公信任,張燕代太行山中的幾十萬人謝過主公的活命之恩。”張燕說著,對著董卓再又拜了下去,沒有去分辨負與不負,張燕知道自己此時說什麼都是虛的,隻是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感謝董卓對他們的恩德。
“有此心即可,本王素來不重這些虛禮,自今日起,你,還有你們,還有你們的那些親屬家眷,就算是自己人了,如今本王與袁紹對決在即,並無多少的兵力能夠抽調出來幫你們遷徙,這樣,冀州之地畢竟是新得的,如今還並不絕對的安全,若是你們願意,可以進入並州,那裏有著本王十數萬大軍在,後麵不管你們是想去雍州、涼州還是益州,本王都能派兵沿路護送。”
董卓說完,看著麵前張燕臉上不見絲毫波動,心裏不由暗暗稱讚,繼而接著出聲解釋了一下道:“本王這麼說,並不是本王不信任你們想要派兵沿路監視,百姓遷徙,人數少了還不見得會怎樣,而當人數一多,各種的問題都會相繼暴露出來,想必你們也知道,早先的時候本王就曾將司州大部分的百姓遷入雍涼,那個時候,一開始就是因為準備不足,遷徙的途中百姓亡者多不勝數,本王不希望你們也麵臨同樣的情況,若是你覺得不妥,本王的提議就此作罷,本王治下之地,你們想去哪裏隻需報備一下即可自去……”
“主公厚愛,燕感恩還來不及,又豈會別有心思,待張燕回去,即依照主公的提議開始準備,待到遷徙之時,就勞煩主公了。”沒有等董卓將話說完,張燕便驀然出聲將之打斷,臉龐之上濃濃的掛著感激之色。
張燕是誰?那可是當年黃巾起義時的一員悍將,太行山中的百姓,如今雖然多是周邊走投無路的人湧入進來的,可是最早的那些可是張燕等人在起義失敗後自天下各地帶來的,沿路之上他們死了多少人?
不計其數。
答案有且隻有這麼一個,沒有人能夠數的清楚,千裏路途,幾乎就是用屍體堆積起來的,張燕又如何不知道董卓話中所說的確無二意,也是如此,對董卓這般無私的幫助他們,張燕的心中才更覺得感激,感動。當然,董卓是不是真的這麼無私,就不是張燕要去考慮的了。
“好,此事就這麼定下吧。”遷徙百姓,絕對是一件繁瑣到不能再繁瑣的事情,董卓對此也不願多說些什麼,不過不管怎麼說,張燕的認同卻是讓他的心情陡然變的高興起來,幾人重新坐下後,董卓才又問了出聲:“你們的情況我雖然也知道一些,不過對於具體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太行山中如今的情況如何?你手底下能夠掌握的人數量有多少?”
對董卓而言,既然已經是自己人了,說起話來就沒有了那麼多的彎彎道道的了,開口之間,很是自然的將之前本王本王的改成了我,不得不說,這種雖無多少莊重的稱呼,卻是實實在在的很直接將兩人之間的關係拉的貼近了。
“屬下手中如今可戰之人有六萬,其餘人口約有七十多萬,如果主公需要,燕還可自其中拉起一支十萬人的隊伍來,隻是相較而言,戰力上就有些差了。”眉頭一挑,張燕知道這是董卓在詢問他手中的實力了,對此已經是沒什麼好隱瞞的,當即沒有遲疑的開口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