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特別的殿試題目(1 / 2)

士子們拿到考卷以後,完全呆了。這是什麼試題啊?這完全不是以前考試的內容啊。不過,對於腦子活泛的讀書人來說,這樣的題目也難不倒他們。

士子們繼續往下看:

第二題:你認為國家的昌盛興旺與商業發展之間有什麼關係?請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字數不得低於三百字。

第三題:請列舉出如今朝廷施政措施中的不妥之處,並說出改進方法。

第四題:如何增強百姓的對朝廷的歸屬感?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第五題:如何解決我朝百姓溫飽問題,做到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飯吃有衣穿?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總共五題論述題,一題二十分,滿分一百分,時間一個時辰。溫瑜的這張試卷可謂前無古人,當然是後有來者的。但是在大靖朝的曆史上,這張試卷可謂前所未有。他不但驚呆了監考的禮部尚書程宏希,同樣驚呆了所有的考生。

但這是殿試,即使他們內心疑惑加不滿,可也不敢大聲地喧嘩什麼,隻得硬著頭皮去思考。眼看著時間已經過去一半了,所有的考生竟然連筆都沒有動。

這邊考生抓耳撓腮地煩惱要死,溫瑜卻是穩坐釣魚台,巍然不動。但是下麵站著的大臣們確實有點急躁了。這些個考生為何都不動筆啊,難道試卷有什麼問題不成?

其實溫瑜不時穩坐釣魚台,他是睡著了。不過他隱藏的很好,他把一張奏折展開,裝作低頭看奏折的模樣,實際上睡得呼嚕呼嚕的。溫瑜睡覺前就想,這誰定的規矩啊,殿試要這麼多人陪著,這不影響人家考生的情緒嘛!溫瑜決定下次一定要把這些科舉製度給改了。

有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有考生下筆開始寫了。眾大臣精神一振,開始期待待會兒的結果了。見有人下筆了,其他考生急了,也不管會與不會,硬著頭皮下筆寫了起來。

一個時辰過後,考生們垂頭喪氣地把卷子交給了程宏希。三百個考生交完卷子以後,再次排好隊形站在了大殿的中央,等待結果。

程宏希把卷子交給小靜子後,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溫瑜接過厚厚的一摞卷子以後,先是隨意地翻了翻,發現大部分卷子都寫得滿滿的,但是到底回答得怎麼樣,還需要他仔細去批改一番。

“來人,給諸位大臣和貢士們上粥,站了很久也該累了。”溫瑜很是體諒地讓小太監去準備早餐給大殿裏的眾人。眾大臣謝恩以後,溫瑜拿過朱筆,準備批改。

雖然有三百份卷子,但是批改起來並不會太難。因為這裏麵最起碼有很多人根本回答不上來這樣的題目,即使能回答上一點點,但也說不到點子上。所以,很多卷子都可以一筆帶過了。

果然,溫瑜用了不到半個時辰,便把三百份卷子全部批閱完了。這中間最起碼有一百多人不但沒有做題,反而在題目中批判題目內容的不合理。因為溫瑜的題目中有商業發展,所以有的讀書人對此嚴厲批評,說皇上本末倒置,怎能重視商業發展。

對於這種人的卷子,溫瑜直接扣分扣光。即使他說的天花亂墜,溫瑜一分也不給。這種人算是好的,最起碼他寫答案和題目還是有關的。可是有些讀書人對於溫瑜題目所提的問題是完全不懂,答案更是寫的不知所謂,完全不搭邊。這一類人完全就是個死讀書的,兩耳不聞窗外事,除了之乎者也,是啥也不懂。

得分最高的也就是得了七十分而已,七十分得主是一個名叫穀峰的人。剩下的得分六十分以上的也就五個人而已,分別是吳可子、孫小剛、陳瑞、劉天佑、潘錦達。剩下的二百九十四個人沒有一個及格的,得分都在三四十分左右。

“諸位,朕批閱完了。”溫瑜放下手中的筆,開口說道。

底下大臣和眾位貢士都沒有說話,而是靜等著溫瑜宣布結果。“對於這一次殿試的題目,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而且有的人會在心裏咒罵朕出的這叫什麼狗屁不通的題目。可是,不管你們怎麼想,朕出的這些題目與我大靖朝的實際息息相關。

朕出此題目的目的在於,一來考察大家對於國事的關注程度;二來考察大家對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來,讓大家知道讀書不是為了之乎者也,而是為了處理具體的問題。

在場的諸位貢士都是我大靖朝的精英,經過一場又一場的考試才站到這裏來的。朕知道你們的肚子裏都有很多知識,什麼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都不足以形容你們的才華。可是,你們可有想過自己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你所讀過的書,你所學到的知識能不能興國安邦,造福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