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終於回宮了(1 / 2)

溫瑜心裏起了愛才之心,想把這個小家夥帶到京城去好好培養培養,或許是一個難得的出謀劃策的人才呢。當溫瑜啊想法說給劉氏聽的時候,劉氏激動的理科跪倒在地,出聲抽泣了起來。

對於這個唯一的懂事的兒子,他寄予了太多的厚望。兒子讀書也還算比較聰明,所以他指望兒子以後參加科考,光宗耀祖呢!大靖朝並沒有像溫瑜所了解的中國古代朝廷那樣把百姓劃分各種不同身份,在大靖朝,所有人隻要想讀書都是可以參加科考的,沒有身份上的歧視。

既然劉氏答應了,溫瑜立刻讓劉氏收拾收拾,然後準備下午啟程繼續踏上回京的道路。中午,溫瑜親自接見了淮安府所有官員,勉勵他們要做好本分,為百姓造福以後,便帶著手下人離開了淮安府,趕回京城。

因為彙合了小皇後一行人,隊伍的人數有增加了一部分,這一次行路的過程分外的順利,七天之後,溫瑜終於看見了京城那高大的城牆。看著日頭已經馬上落入西山之後了,溫瑜雖然沒有什麼想家的念頭,但是看到京城,心裏也是輕鬆無比。

京城裏的文武百官並不知道溫瑜今日歸來,所以無人前來迎接,不過作為溫瑜無比信任的呂國丈、林雲寧等人還是知道了溫瑜的行蹤,一個個便裝等在門口。見溫瑜的馬車到了城門口,幾個人也沒有跪拜,隻是拱手鞠躬,迎接溫瑜進城。

進了城,看到京城大街小巷裏人流如潮,溫瑜很是高興。匆匆進了皇宮,安排好幾個女人休息之後,溫瑜先是去了慈寧宮給太後請安,然後便在禦書房裏接見了呂國丈、林雲寧、程宏希、林明建、陳海華、蔣作雲、丁子鎮等溫瑜倚重的大臣。

溫瑜大略地詢問了這一年以來朝廷內部各項事宜的情況,內閣呂國丈為首,向溫瑜彙報了這一年以來的朝廷內外的各種情況。因為是呂國丈掌握朝廷中樞全力,所以朝廷內外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除了調整了一些各地的官員和減免了賦稅以外,朝廷的各項政策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不過,穩定的好處就是天下百姓終於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了。溫瑜這一次回來,將會對朝廷施政方針進行了一係列更改,以加快國家的發展,然後征服四夷。根據夾子手下錦衣衛不停的彙報,西北異族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如果隻是西北一族,溫瑜也不怕他什麼,可是西北三個民族竟然同時想要對大靖朝用兵,這就不得不讓溫瑜小心對待了。西北蚩訶、辸支、源氏三族具備鐵騎幾十萬,如果真的聯手進攻中原絕對是一大威脅。而西南的筧蚳一族,雖然兵力並不雄厚,大概隻有十萬人馬,但是個個驍勇善戰,以一敵百,十萬騎兵對上三十萬大靖朝士兵,估計大靖朝也沒有多少勝算。

溫瑜回宮以後,著手處理的事情其實也並不多,一是對國內進行一些簡單的改革,當然了,溫瑜不會把他了解的後世的東西拿到這裏來,畢竟也不適合這裏,溫瑜回根據現實情況,讓民眾得意生產,社會得以一定的發展,增強國家實力就足夠了。

第二件事便是整頓軍隊,增強軍隊的戰鬥力,以完成溫瑜內心征服四夷的理想。華夏的男人有幾個不想做出個一番絕世功績的呢。而當身份成為皇帝後,開疆拓土,四夷臣服就是所有當皇帝實現這個理想的最好的方式。

第三件事,便是大力推行文化教育,進行思想控製,保證大靖朝國民對於皇室的忠誠。隻要做好了這三件事情,相信,大靖朝一定就能重新走上正軌,出現盛世。當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有點難度了,需要一點一滴的去改變。

首要做的便是推行一定的改革,然後進行精神文化控製,其次再進行軍隊的整頓。畢竟西北三族和西南一族隻是有所異動,還沒有進行真正的隊中原發起進攻。攘外必先安內,溫瑜首先要做的當然是穩定國內的局勢。

和呂國丈等人談完事情後,溫瑜回轉後宮,傳出了旨意,封賞幾個女人。首先,封賞了晴兒為晴貴妃,蘇沐瑤為瑤貴妃,南宮會雅會雅貴妃,南宮曉曉為曉貴妃,同時加封芷彤為彤貴妃妃。另外,溫瑜另擬了一道聖旨,派人加急送往西南給護送穎兒的夾子,封穎兒為穎貴妃。

溫瑜的幾個女人都不是那種為榮華而鬥爭的女人,雖然溫瑜的封賞算是非常優厚了,但是他們依舊隻是平淡的對待,沒有什麼欣喜,也沒有什麼慶祝,隻是在溫瑜的提議下,大家在一起吃了個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