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溫瑜開口了。
"皇上。我們現在有三十多萬大軍,而且我們還是據城而守,步德想要一舉攻破寧會,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同樣的,三十萬大軍聚在寧會城裏有點浪費,因為守住寧會城根本不需要這麼多人。所以,我們可以分出一部分軍隊到外圍去,從側麵騷擾步德的大軍。這支奇兵不在於打敗步德,而在於一點一點的消滅步德手下軍士的具體數量。兩個族五十萬大軍,可謂抽空了步德和辸支兩族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青壯,他們的老巢很空虛啊。"
"你的意思是奔襲他們的老巢?"蔣作雲開口問道。
"對。寧會城隻需要二十萬大軍就可以守他個一年半載的,我們完全可以分出十幾萬人,一部分人化成零星的部隊在外圍襲擾步德的攻城部隊,另一部分人全部配備戰馬千裏奔襲步德老巢。那是他們的根本,如果根本受到了傷害,他們對寧會或者對中原的進攻自然也就無疾而終了。"
郭俊奇說的方法並不算多麼的奇妙,可是這種方法卻非常的冒險。分出來的兩隻部隊都有可能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那可不是幾個人或者幾十人,那可是幾萬人,更是大靖朝軍事力量啊。
當然,這種方法要是奏效了,對戰局的影響絕對很大。溫瑜也在思量,到底要不要采用這個辦法。大靖朝的軍隊雖然也有騎兵,但是戰鬥力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比起來可就不行了。所以派出軍隊去襲擾,如果被纏上了,那顆就死路一條了。至於千裏奔襲的將士,將要深入到草原以內,在沒有援兵,沒有足夠糧草的情況下,如果遇到危險,恐怕也就回不來了。
這些都是最壞的可能性,當然有壞也就有好的一方麵。如果襲擾的部隊能夠靈活多變,主將能夠審時度勢地判斷各種局勢,那麼襲擾部隊就可以發生非常大的作用。溫瑜很想答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底下的那些隨行的文官們卻全部都表示反對。
方法太冒險了,在文官們看來,寧會城裏的守軍越多,那麼皇上的安全也就越發的穩固。本來大靖朝軍隊的戰鬥力和遊牧民族就沒辦法比,三十多萬軍隊在這些文官們看來都是不安全的,想讓他們同意分兵,然後至皇帝於危難之地,他們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
文官和武將們爭持加討論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上午卯時,還是依舊沒有任何結果。要不是有溫瑜坐鎮,估計那些插不上話的將官們都能直接睡過去。吃完了早點以後,步德的大軍再次發起進攻。溫瑜結束了這次討論,私下裏直接授權郭俊奇籌備此事。
郭俊奇能文能武,他是負責襲擾站的最佳負責人。不過,千裏奔襲這個計劃,將軍不要要武藝高強,更需要有著堅毅的精神和一定的智謀,否則他無法長期堅持下去。這個人員,溫瑜傾向於蔣作雲,但是蔣作雲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了,卻差著最後一項,那就是心狠手辣。
到了步德的老巢,除了要破壞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殺人,狠狠的殺人。不管老弱婦孺,隻要是步德的人該殺就殺。滅族不至於,但是最起碼要消滅掉他們大部分人。剩下的人就全部帶到中原來,打亂分散居住,憑借著大靖朝人民的同化能力,還能同化不了他們?
溫瑜可以讓蔣作雲去,但是要給他配一個他得力的手下,溫瑜打算讓牛蛋去。牛蛋是個認死理的人,如果溫瑜交代了具體的事情後,他肯定會堅定不移的執行的。
溫瑜思量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定了下來。蔣作雲為主,牛蛋為輔,但是牛蛋不負責指揮軍隊,隻獨自領著一支軍隊執行命令就行了。溫瑜先是獨自召見蔣作雲,詳細地囑咐了一番,後又獨自召見了牛蛋,也詳細的囑咐了一番。
隨後第二天深夜,蔣作雲帶著五萬精挑細選的精兵悄悄地出發了。他們弄寧會城東門出,然後繞過群山,從宜豐過,然後從正北進入草原。第三天深夜,郭俊奇帶著兩萬精兵也悄悄的出了寧會,爬上了寧會的周邊的山峰,然後尋找下山的道路,伺機尋找戰機。
寧會周圍的山峰太過高聳,幾乎沒有多少道路可行,單個行人都無法過,更何況幾萬大軍了。在熟悉山裏人的本地人帶領下,郭俊奇帶著兩萬大軍在損失一千多名士兵的情況下,成功的翻過了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