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進攻對海那個國家(1 / 2)

自古以來,因為奪嫡而發生的鬥爭太多了,想到自己的兒子以後會自相殘殺,溫瑜心底就發寒,這或許就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吧!想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就必須讓自己的兒子各自出現不同的興趣,對每個人進行不同方式的培養,這或許是避免奪嫡鬥爭的一種方式。

雖然他現在確立了小皇後所生的兒子為太子,但是這個太子適不適合當皇帝現在可不好說。如果他真的不適合,那麼溫瑜也不會就讓他當,但是溫瑜也擔心雖然他不適合當皇帝,但是擋不住他也有野心啊。朝中的很多大臣肯定會支持太子,到那時候即使太子自己不想當,那些大臣也是會把他弄上去的。

一連好幾天,溫瑜的腦袋都想疼了,卻一直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即使他擁有一個現代人的靈魂,可也不知道這種方法該如何解決。所有人都不知道溫瑜內心的糾結,朝中的大臣為皇帝新添了幾個皇子而歌功頌德,後宮因為有了幾個皇子而增添了很多生機。可是隻有溫瑜能夠看出來,等他到老去的時候,這裏將暗藏著多少的殺機。

他有好幾個女人,雖然也能夠知冷知熱,但是對於他心裏的擔憂卻無人能夠明白。溫瑜也隻好把這種苦悶埋在心裏,先觀察觀察再說。又過了兩年,朝廷開始對北方和西北的少數民族用兵。溫瑜這次集結了接近五十萬大軍,其中有三十萬是新訓練出來的騎兵。

兵精糧足,在強大的實力下,西北的辸支一族實力雖然有所恢複,但是因為溫瑜的策略,他們的兵力增加相當的少。而北方的不得一族實力根本就沒有什麼增長,所以在幾十萬大軍壓境下,他們紛紛潰退,大草原幾乎成了無主之地。剩下投降朝廷的步德一族也被溫瑜給遷進了中原。

隨後,溫瑜把大量中原人口遷進了大草原,讓他們建城定居下來。然後修了幾條寬闊的官道通往大草原,加強對那裏的統治。隨後,幾十萬大軍全力壓向辸支一族,經過兩次大戰,辸支被射死,他的兒子帶著一部分族人遠逃西方,具體到了哪裏溫瑜也不知道。

經過連番大戰,大靖朝的國土麵積大大的增加。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製,溫瑜大舉修路,大舉的修城,大舉的遷移中原那些無地的農民過去。同時在這些地區大肆的推行漢化教育,實施鼓勵教育,科舉時優先錄取這些地區的考生,特別是少數民族的考生。

平定了西北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以後,經過了一年的休養生息,溫瑜再次舉兵,這次的對象則是膽敢侵犯大靖朝的索羅小國。對這個棒子國家和對海那個忘恩負義的民族,來自未來的溫瑜絕對的無比仇恨。

對索羅小國的戰爭實在是乏善可陳,朝廷的二十萬大軍都沒有打什麼真正的戰役,索羅小國便舉國投降了。投降難道就不打了?溫瑜才沒有那麼好心。授意帶隊的大將蔣作強搞個小小的陰謀後,大靖朝的軍隊便以軍隊被該國叛民殺害了十幾個人為由大肆的逮捕索羅國的官員和王公貴族。於是,短短三天之內,索羅小國從上到下的官員為之一空,就剩下一些對大靖朝很忠心的軟弱官員。

利用這些官員,朝廷一方麵製造事端,不停地逮捕和殺害一些有識之士,同時再次進行雙向遷移。把索羅國的索羅族人往大靖朝內部遷,打亂安排在大靖朝的百姓中間,然後把中原那些地主家的佃農雇農等沒有土地的人遷往索羅。經過一年的整頓,索羅過不到兩百萬的人口中,除了戰爭中死去的幾十萬人,大靖朝百姓的人口已經占到了百分之七十。

繼續推行漢化政策,把索羅國改編成大靖朝的一個省,稱為東北行省。而原東北地區則也定為一個省,統稱三江省,取名來自於黑龍江嫩江和鬆花江,這三個江的名稱都是溫瑜定的。

北方已無戰事,南方從來都是安份的,溫瑜也不想繼續對他們用兵。他又要休養生息了,準備發動對對海那個忘恩負義的民族的戰爭。在休養生息的三年時間裏,溫瑜大舉製造各類戰船,訓練水軍。在溫瑜的政策和官位鼓勵下,大靖朝各式新型武器層出不窮,隻不過距離溫瑜所熟知的槍械還有點距離。不過假以時日,槍械肯定可以製造出來。

當然了,想要製造出槍械的時間畢竟還很長,用先進的武器來對付那個民族當然更好,可是即使沒有,溫瑜相信憑借著大靖朝的實力也能給他們來一場大屠殺。不過,首先他得先了解對海那個民族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