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錚一聽采藥,來了精神,不知道白衣公子的手下走了沒有,正好去看看。就算沒走,我們采藥應該不會被懷疑。再說這藥是給家裏的老爺子采的,孫子親手給爺爺采藥,傳出去可是一段佳話啊。於是,宋錚道:“齊兒哥,我和你一塊去。”齊兒好奇地望著他,宋錚忙道:“我爺爺的病需要這味藥,你就讓我盡盡孝心吧。”臉上自然是一副急切的樣子,好像誰要不讓他盡孝心,他就要跟誰急。
齊兒看了看高老頭,高老頭微微點了一下頭。宋錚大喜道:“你跟我一塊走,路過我家門口,我把藥放下,咱倆就一塊去西山。”齊兒沒有理宋錚,轉身出去。
宋錚拿上高老頭包好的藥,道了一聲謝,便出了屋門。齊兒正背著藥筐,在院子裏等著。見宋錚出來,也不說話,轉身就走。采藥可是全新的經曆,這一段時間宋錚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鍛煉,日子過得也有點乏味,這次有機會親手去采藥,可得好好地看看。
宋錚到家放下藥,和吳氏說了一聲。吳氏感到得不得了,連忙叮囑他“要小心”“不要去險的地方”之類的話,宋錚答應著跑了出去。
宋錚和齊兒走在去西山的路上,對老爺子病十分“憂心”的宋錚也不再廢話連篇,隻是一個勁地催促:“齊兒哥,咱快點。”這廝是急著到西山那邊去看看。
宋錚這一段時間鍛煉,身體大好,所以走起山路來並不費力。齊兒身體自然很好,隻是臉色稍紅了一些。兩個人花了近半個時辰,終於攀上山脊。由於一刻沒停,兩個人都氣喘籲籲,滿臉是汗水。齊兒抬起手來擦汗,露出藕白的一段胳膊。宋錚沒有顧得上看齊兒,他仔細地向馬陵湖邊瞅了瞅,沒看到人,便鬆了一口氣。接著,他又朝第二處藏寶點瞪了一眼,心中道,親愛的寶貝們,你們等著,等小爺我身子再好些,就把你們撈出來。
此時,太陽已經高起,明亮的湖水微波蕩漾,正是“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意境,惹得宋錚詩興大發,大聲吟道:“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宋錚的詩還沒吟完,旁邊的齊兒便笑出聲來,聲音竟然清脆了些。宋錚一愣,馬上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太陽高高的,哪來什麼斜陽啊。
“不要緊,我還有。”宋錚接著吟道:“馬陵青草,到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賣弄完宋錚才想起來,這一首也不對,是寫月夜的。
齊兒卻是一呆,如果說前麵那半闕範仲淹的《蘇幕遮》還算熟悉的話,下麵這些詩句可從來沒聽過。聽上去好像是《念奴嬌》,詩句裏有“馬陵”二字,就是寫馬陵湖的,寫的真好啊。齊兒哪裏知道,這廝把南宋張孝祥寫洞庭湖的詩句拿來了,隻不過把“洞庭”二字改為“馬陵”,“近中秋”改為“到中秋”。“洞庭”和“馬陵”,“近”和“到”,正好平仄一樣,改得天衣無縫。
齊兒在那裏發呆,宋錚卻在心中念叨:張孝祥張大哥,不知道大齊朝有沒有你,先借你的詞句賣弄一下,過兩天我也作一首還給你。——這廝根本沒考慮自己能不能寫出來。
山上風大,兩個人又出了一身汗,也不敢多呆,連忙向下走去。這一次是齊兒帶路,下到半山腰的時候,齊兒開始向南走。途中,齊兒不時地爬上爬下,將一株株藥材放到藥筐裏。宋錚也在幫忙,他根據藥書,看到自己認識的,就采下來交給齊兒驗證,齊兒點頭,便放入藥筐,齊兒搖頭,便隨手扔掉。你還別說,宋錚經過實踐,已經能識別出不少藥材了,其中就包括宋老爺子需要的柴胡。
采了半個時辰,藥筐裏已經有了三十多株藥材。齊兒看看天色,已經到了中午,便停了下來。宋錚看了他一眼,齊兒向東邊指了指,說了一句“回去”,便轉身向北走向山路方向。宋錚正玩得興高采烈,聞言有點喪氣,但齊兒是此行的“老大”,他又不好說什麼,便低著頭跟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