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錚來到後,那名手持“密”字旗的軍士,見宋錚明顯比其他人小上一兩歲,臉上露出驚疑之色。不過,他遲疑了一下,還是將手中的大旗交給了宋錚。宋錚隨手交給了身後的石存寶,石存寶得意地將大旗向上舉了舉,一別顧盼自雄的模樣。
也許是喬尚和辛羽的特意安排,密州隊緊臨著齊州隊。辛羽與宋錚相視而笑。隨著鑼聲越來越近,兩人均回轉身向武院門口處望去。
隻見八個軍士分列兩行,一手持著銅鑼,一手持鑼槌。每走十步,便咣地一聲,齊齊地敲響銅鑼,聲音極響。軍士後麵,則是數十人手持紅色旌旗,闊步而行。再往後,約百名軍士,同樣分列兩行,左側持刀,右側持槍。鋒利的刀刃、鋥亮的槍尖,在旭日照耀下熠熠閃光。宋錚知道,這便是喬震川的親衛軍了。
親衛軍後,出現數十騎。當前一人約有五十歲上下,麵闊口方,雙目如電,尺餘的長髯隨風輕擺。他身材雖然不算高大,卻自有一股威嚴的氣勢,一看就是久居上位者。另有一高大的衛士,手持一杆大旗,緊隨其後,大旗上繡著一個碩大的“喬”字。
宋錚暗忖,不愧是大齊的山東邊關總督,這氣勢就是不一樣。
在喬震川身後的數十騎,均身著將軍、郎將或偏將的武裝,按級別分兩列而行。另有百十名軍士殿後。大隊人馬很快進駐大訓練場,隨著一聲令下,鑼聲止住。兩百名軍士快速地跑到點將台兩側,整齊地站好。原本站在點將台兩邊的人些人,自然被擠到了一邊。茗兒與完顏兄妹等人,所立的位置恰到好處,緊依北側的軍士。宋錚看到,朱堅等密州皇城司的人員,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他們都換成家丁、侍從打扮,隱隱立在完顏玉生周圍。
喬震川等人下馬後,早有軍士過來,將馬匹牽走。由一名郎將打扮的武將引路,喬震川等人從南側開始登上了點將台。
“引路的就是家父。”辛羽小聲地在旁邊提醒道。
宋錚連忙抬眼看去,名傳千古的辛棄疾年有四十左右,麵目清瘦,卻格外顯得剛毅。與宋錚想象的不同,他沒有留須,頜下鐵青光潔,這也使他整個人看上去非常精神幹練。宋錚不禁輕吟起他的那首《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辛羽好奇地望了望宋錚,低聲道:“小郎,這首詞何人所作?端的是好氣勢!”
宋錚心中一驚,倏然住口。《破陣子》是辛棄疾晚年的作品,此時應該還沒有作出來。宋錚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又成了詩詞大盜。
辛羽也沒有接著問,而是低聲介紹道:“總督大人身後,那兩個身著將軍武裝的,是山東路左右兵馬使。麵黑較高者是肖定國肖將軍,麵紅稍胖者是叢逵叢將軍;後麵的郎將中,為首者是喬全喬參將,他與家父一樣,同守黃河隘口,最近剛剛輪值回來。”
“喬參將?”宋錚暗呼了一聲。
“怎麼,小郎認識此人?”
“哦,不認識,隻是奇怪於他的姓氏,和總督大人一樣。”宋錚忽然記起,當日在龍山鎮“孔門十二令”酒樓,那兩個商人在喝酒時曾經提到,他們走私禁物,就是通過喬參將的路子。不用說,他們口中的另一名辛參將,定是辛棄疾無疑了。
宋錚抬眼看去,喬全麵白微胖,臉色和藹。盡管他努力作出一副清正的模樣,卻總讓人感覺沒有什麼威嚴。“笑麵虎!”宋錚在心中暗罵了一句。
辛羽還要再介紹,卻見此時寬大的點將台上,一眾將官已經簇擁著喬震川站好。兩名軍士將一把椅子搬上來,喬震川將手一揮,聲若洪鍾:“今天老夫就與眾將官立而觀戰,看我大齊武院兒郎,如何龍爭虎鬥!”
宋錚暗地裏喝了一聲彩。喬震川這一手,可謂先聲奪人,既顯得親民,又更增氣度。果然,宋錚瞅見各武院的武生們都麵現激動崇敬之色。
“幼安(辛棄疾的字),開始吧!”
隨著喬震川一聲令下,辛棄疾走到台前,高聲道,“今日大比,總督大人親臨觀戰。為鼓勵眾武生奮勇爭先,特立鈞令,凡能勝一場者,每人獎紋銀五兩,且立拔一人入武舉。連勝者連獎。最後入決賽的三個小組頭名,即三支武院隊伍,原獎勵不變,即各獲五、三、二個武舉名額。”
武舉之難,更勝文舉。辛棄疾此言一出,頓時全場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