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宋錚與兀室先後踏出了房門。
懷仁在其身後自語,“密州宋小郎,我怎會沒聽說過呢!欒樛告訴了我圖馬被殺及武院大比之事,你的名字我可是如雷貫耳了。也好,有你操刀,那梁乙越興許真的能被生擒活捉!”
…………
元好問睡了大半天,到晚間才醒過來,看到宋錚坐在凳子上,手裏提著一個小酒壇,笑眯眯地看著他,不覺有些尷尬。
宋錚倒了一杯茶遞給他,笑道,“元兄還能飲否?”
“茶自然能飲,酒還是免了。”元好問揉了揉腦袋,苦笑著接過茶,一飲而盡,抹了一下嘴道,“小兄弟海量,元某甘拜下風。”
“隻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宋錚舉起酒壇,向元好問示意了一下,又灌了一口。
“小兄弟說得有趣。”元好問哈哈一笑,下了床,開始梳洗起來。
“我有一位好友,與我同住一房間中,亦是我敬服之人,我想約元兄前往一敘,不知可否移駕?”宋錚發出了邀請。
“竟然有小兄弟敬服之人,真是妙極!元某敢不從命!”元好問連忙收拾了一下,跟著宋錚出了門。
上午與元好問論詩談道,宋錚見元好問才學非凡,便興起了愛才之心。將其介紹給完顏玉生,也算是一個臂助。
進了房間,宋錚將完顏玉生與元好問相互介紹了一番,三人便圍著小桌坐了下來。宋錚特意讓喜兒送來了一些酒菜,三人邊吃邊聊。
完顏玉生博學多才,又是身居高位之人,自然見識非凡。三人越聊越投機。
閑談中,宋錚問道,“元兄此次趕赴中都參加舉業,不知打算住在哪家客棧?”
元好問搖頭道,“我家在中都也有產業,早年在聖安寺旁便買了一處宅子,平時有幾個鄉黨看護。”
完顏玉生歎道,“距離聖安寺不遠的憫忠寺為曆年我大金會試場所,元兄這處宅子也選得甚妙!”(這倒不是俺老古胡說,老古是查過史料的。不過俺到現在也不明白,考場為何會安在寺廟裏。)
宋錚已經從完顏玉生那裏惡補了一番大金的知識,對中都也有大體的了解。這聖安寺同樣位於棗林前街,隻不過在街北,離著崇孝寺有三四裏路。而憫忠寺在聖安寺東北方向,大約相距也就一裏的樣子。
完顏玉生秘密回中都,正想找一處隱秘之地棲身,觀察一下形勢後,再作打算。所以他與宋錚對望了一眼,便齊齊拱手道,“那就麻煩元兄了!”
元好問則極為高興,難得碰到聊得如此投機的朋友,不禁又舉起了酒杯。
…………
兩天之後的中午時分,客船沿永定河西行至中都南部,在碼頭上停靠下來。這兩天內,完顏玉生以感風寒為名,與懷仁和尚一樣足不出戶。元好問也不以為意,時常登門晤談,三人很快成了好友。
等懷仁先行離開後,宋錚等三人,與二黑、虎子及兀室三名“家丁”同樣下了船。元好問自由貫了,一個仆從也沒帶。所以,便由二黑在岸頭雇了兩輛馬車,向聖安寺方向駛去。
聖安寺因寺外有湖,湖邊又置有垂柳,故俗稱柳湖寺。元好問家境殷實,那處宅子選址極為講究,就在柳湖的另一側,與聖安寺相對。院子雖然不大,但風景絕佳。
在元好問的精心安排下,宋錚二人很快就安頓好了。完顏玉生不方便出門,宋錚便帶著虎子一人上了街。中都境況如何,自然要先到街上打探一番。
上層的政治風波,並沒有影響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走在棗林前街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其繁華程度比起曆城來猶自勝之。
宋錚沿著棗林南街向西行,兩刻鍾後,便到了崇孝寺。由於到了閉門時間,陸續有香客從寺內走出來。宋錚在門口處查探了一番,接著又繞寺走了一圈。由於紫檀精舍建在寺內,宋錚沒見到那幢完全由檀木打造的“原生態木屋”,是什麼樣。不過,從不斷從寺中湧出的人潮,說明了此地的香火頗盛。
宋錚將崇孝寺周圍看一遍,記住了周圍的地形,便折身回返。對於不遠處宮城高立的“宣華門”,宋錚興趣缺缺。 打探消息或者流言,最容易的地方便是酒樓,所以,在返回院子途中,宋錚與虎子找了一個酒肆,打了兩角酒,慢慢找桌子坐下,輕啜起酒來。
就在宋錚欣賞大街上人來人往時,一個麵貌俊美的少年走進了酒肆,身後還跟著四個大漢。少年東瞅瞅西看看,仿佛對一切都感到興趣。接著,少年又要了一角酒,慢慢地喝了起來。
宋錚望著少年沒有喉結的脖子,不禁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