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步步為營(2 / 2)

宋錚笑道,“幾大家族除了有數不盡的良田外,最關鍵的收入來源,便是他們經商。大公子縱然每年有五六萬兩銀子的收入,但比起紀、董、韋等諸大家族來如何?”

黃嶽尋思了一下,搖頭道,“那自然比不上,這些鹽商、酒商,還有錢莊,可是有數不盡的銀錢。我記得前年,紀用的侄子來京請我吃飯,將整座雨香樓全包了下來,那可真是一擲千金。當時我雖然自得,卻覺得有點不舒服。現在想來,才知道這種不舒服是因為沒有對方錢多。”

宋錚暗笑,人家知道你好麵子,講排場,故意供著你。一番吹捧,你就不知道東西南北了,連自己窮也沒想到。

“公子何必如此。如果下麵的事你能成功,即便是把什麼雨香樓,雨花樓全買下來,又何妨?”

黃嶽眼睛一亮,“什麼生意,居然能這麼賺錢?”

宋錚沒有說話,而是從旁邊幾案上取來紙筆,研好墨,在紙上畫了起來。片刻之後,宋錚將紙展開,隻見上麵畫了數根平行橫線,橫線中間都點了一個黑點。而在橫線的一端,分別寫著食鹽、酒、鐵器等名字。

“咦,這是什麼東西?”黃嶽和慕頤都好奇地打量著宋錚的“鬼畫符”。

宋錚道,“一個物品要想賣出去,要經過三個步驟,那就是生產、流通和銷售。這些大家族憑什麼能獲得巨額利潤,那是因為他們控製著生產,他們賣的價錢,要遠遠高於他生產所需。比如,一斤鹽,他們生產不過是花了五文,卻要賣五十文的價錢,幾乎十倍之利。各地商人以五十文的價格買了鹽,再運往銷售地,賣給鹽鋪的價格是一百文。扣除車馬費用,能賺三十文。而這些鹽再賣給百姓,便是一百五十文。商鋪扣除二十文的成本,能賺三十文。這樣說大公子可是明白?”

黃嶽和慕頤都點了點頭。

“從表麵上看,這一斤鹽的利潤,好像被不同的商人賺去了。事實不是如此,很多大家族不但控製著生產,還有自己的車馬隊伍,有自己的分銷商鋪。也就是說,從一斤鹽裏,大家族賺了四十五加三十再加三十,也就是一百零五文。一斤鹽生產不過花費五文錢,他們卻賺了一百零五文。就算交上十文的稅,那也有九十五文,仍近乎百倍之利啊!”

黃嶽瞪大了眼睛,“居然能賺這麼多,他們也太黑心了吧?”

宋錚搖了搖頭,“這並不是最黑心的。最黑心的是他們控製了整個食鹽的買賣,可以隨意漲價。能漲到老百姓所能隨的最高限度。食鹽是什麼東西啊?那可是每個人必須要吃的。大公子也許會說,他們賺這麼多錢,難道不能征更多的稅嗎?”

“是啊,父親為何不能對他們征稅呢,我看,給他們留三十文的利潤就不錯了,其餘的通通交給朝廷。”

宋錚搖了搖頭,“談何容易!這些大家族可不止一個經營食鹽的紀家。而是包括眾多家族,這些家族雖然彼此之間有矛盾,但在賺錢方麵可是擰成一股繩的。他們在朝廷和地方,都有很多做官的子弟。相爺要得到他們的支持,使政令通達,就不能加稅,一旦加稅,相爺的政令也許連江寧城都能出不去。大公子現在明白我為何剛才講國史了吧?這些大家族可是根深蒂固。很多大家族的曆史,可能要追溯到大宋乃至以前的五代十國、唐朝,甚至是南朝東晉。即便有所更迭,也不過是張三代替李四,王五代替趙六,而大家族的本質,是沒有變的。”

慕頤和黃嶽今天可是大開眼界,他們從來沒想到,事情居然這麼複雜。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大家族控製著整個大齊,控製著相爺,而非相爺控製著大家族。再加上軍方這個用錢的無底洞,我剛才說相爺陷於泥壇,一點也不為過。”宋錚歎了一口氣,“如果慕伯伯和大公子仔細觀察相爺的為政之道,就會發現,相爺所做所為,總是脫不開這一窠臼。即便是相爺提倡理學,也是為了治療大齊的這一弊病。”

通過厲紅娘的種種信息,邸報所得,以及詳細的《太祖實錄》,再加上後世對曆史的了解,宋錚終於能站到黃元度的高度,去分析大齊的問題所在。事實上,自從奪得武狀元令後,宋錚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分析朝廷大勢上。

意識到自己有些脫離話題,宋錚轉口道,“要對付這些大家族,別的方法行不通。那我們就將整個過程斬斷,把他們的‘腰’控製在咱們手裏。”

宋錚拿著筆,在中間一劃,將每條線上的黑點連起來,在下麵寫了五個大字:彙通商貿行。然後,他把筆一扔,“這,就是咱們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