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舒了一口氣,不由得看了黃元度一眼:這話聽得還算入耳,可這廝為何會替宋師說話?
宋錚卻心中冷笑,黃元度的狐狸尾巴馬上就要露出來了。還真難為了這廝,橫說豎說,終究能導到最終目的上去。
“雖然臣不主張治罪,然右司剛剛成立不過數月,下麵各路關係尚未理順,同時人員變更,調動各路各州統領,均需花費莫大精力。故接下來,右司當以肅清內部為第一要務。待右司整頓完畢後,再發揮其作用亦為不遲。至於宋錚,為百官穩定計,臣還是奏請聖上和太後,需將宋錚調離右司。既安官員之心,亦可將其放到別的職位上錘煉,以使其盡快成才。”說罷,黃元度重新佝僂下身子,表示自己的話已經說完了。
“不錯,宰相的話鞭辟入裏,實為穩重之計。”黃嬌回過神來,又衝著逄檜道,“王爺,你認為呢?”
逄檜一直在閉目養神,沒想到黃嬌會問到自己頭上。他睜開眼,瞥了一下麵沉如水的宋錚,沉聲道,“臣沒有什麼意見。”
黃元度把“穩定”的大帽子扣下來,黃嬌和逄檜也達成了一致意見,小皇帝知道無法再挽留宋錚了,隻有喃喃地說了句,“既無罪,為何需要調離宋師?”
不過,這話說得底氣不足,黃嬌就當沒聽見。黃元度和逄檜就算聽見了,也不會回答什麼。
宋錚暗自搖了搖頭。他不是沒想過反戈一擊,不然也不會直接把祝希夷和房安的家財全抬到殿上。方才,他也幾乎認為自己成功了,畢竟百官表麵上已經被那些貪瀆的錢財晃暈了眼,讓他一時占到了上風。
然而,黃元度實在太狡猾了,避開了宋錚治貪本身的是非,而是從大局著眼,把話說得公平持正,卻一步步把自己推到他想要的方向。這種磨盤功夫,當真了得。對此,宋錚也隻能說上一句:佩服!
黃元度的話,等於給今天百官彈劾宋錚之事畫上了句號:右司先自己整頓,什麼時候再出擊再說,反正一時半會兒不會再抓人。至於宋錚,肯定要離開右司了。
隨著一聲聲“附議”,小皇帝無奈之下隻好下令,將宋錚調離。
當天下午,黃元度進了西齋。
傍晚時分,一項人事調整就下到了右司:木玉突升右司都統,水丁任右司監正。袁蓉任副都統兼江寧右司大統領。同時,蔡勇升任江寧右司的副統領。這是宋錚預留的後手,袁蓉會將京畿之地右司的事宜,慢慢轉交給蔡勇。至於邵知節,仍然為副都統。
在這一道旨的同時,宋錚亦接到任命:他作為大齊國使,出使蜀國。
任命當天,逄瑛又一次召見宋錚。坐在龍椅上,逄瑛滿臉愧色,喊了一句“宋師”,卻再也說不出話。
宋錚知道,小皇帝已經盡力了。果不出宋錚所料,在商談右司人選的時候,黃元度稟報盧俊青病情好轉,可以視事了,壓根兒沒有換人的打算。逄瑛采用宋錚的連環之計,層層抵擋,最終才爭取到上述的結果。這一結果與宋錚所提的人選職位,略有變化,不過,基本上實現了宋錚和逄瑛的意圖。
本來,小皇帝還打算任命宋錚為禮部侍郎,這樣,宋錚就能邁入高官行列,那麼蜀國要對付宋錚,會多一點顧忌,宋錚也有一分保障。
然而,黃元度和黃嬌如何肯答應。他們的理由也很充足:一是宋錚太年輕,不宜驟提高位。二是齊、蜀兩國久不通使,若一上來就派高官去,大齊沒有臉麵。三是此舉本來就是試探之意,為以後鋪路,實在沒必要搞得太過隆重。
沉默了一會兒,逄瑛眼圈紅紅地道,“宋師,你一定要活著回來。”
宋錚心裏暗歎,吃一塹長一智,想必經此之事,小皇帝會更加成熟,也會更加認清,到底誰對他才是最忠心的。隻是,隨著他一步一步成長,不知還會有多少次,能像現在這樣真情流露。
故作輕鬆地笑了笑,宋錚道,“聖上放心,臣早就打算好了,如果事情順利還則罷了,如果不順利,臣便逃出來。聖上知道,臣的逃跑功夫,可是不錯的。隻希望屆時聖上不要治臣的罪才好。”
“不治罪!不治罪!”逄瑛連連擺手,“隻要宋師能回來,就是大功一件。”他知道,此行哪會順利,畢竟大齊出兵關中,瞄準的是蜀國的北門——漢中。
“有聖上這句話就好。嗬嗬,臣這一次也是為聖上去探探路,等到蜀國歸附了,好讓臣當向導,暢遊巴蜀!”
宋錚說得輕鬆,小皇帝卻仍然臉色肅穆,“朕寧可失蜀地,不可失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