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較量開始(2 / 2)

盡管交易樓是彌漫著銅臭的地方,但再俗的商人也不會在此露出粗鄙之態。且不說彙通商貿行是聖上親題的牌匾,就是隨便撿一副不起眼的對聯,都是“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這樣的句子,再看撰寫著,竟是韋不周這樣的儒學大師。書畫名品、陳設雅致,再加上一個個文質彬彬的婢女和交易人員,誰還好意思在這裏大聲吆喝?

士農工商,商人算是低賤階層,附庸風雅幾乎成了他們的本能。而彙通商貿行把俗事做雅,也算是順應潮流。

拚命向文化階層靠攏的商賈老爺們,很少會親自去指揮那些搬運夥計們。如果做成了買賣,他們便將憑據傳給在樓外的管家或者夥計,讓他們拿著憑據到城西的商貿行庫房進貨出貨。至於老爺們,則轉到相鄰的雨香樓或雨花樓,喝酒聽戲,眠花宿柳。或者到門前的秦淮河上包下一條畫船,會友賞景,也算是人生一樂。

老爺們享樂,當管家和夥計的就要跑腿。彙通商貿行還算不錯,在秦淮河畔建了一道長廊,可供遊人歇息,亦可供販夫走卒遮風避雨。

在長廊的西端,一個少年頭戴鬥笠,身穿褐色短衣,腳下的布鞋上還沾著一點泥沙,看上去與周圍的夥計們沒什麼區別。

少年打量著對麵的交易樓,喃喃道,“還好,看來瑞豐錢莊的事情還沒影響到這裏。”

“兄弟,你說什麼?”旁邊一個二十多歲的黑臉小夥子問道。小夥子與宋錚打扮相仿,隻是長得更加粗壯。

宋錚笑了笑,“沒什麼。我看著這商貿行的生意還是真火啊!”

“那是!”小夥子挺胸道,“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這可是大國舅的買賣,聖上親題的門匾!有當今聖上和相府在後麵撐腰,不火都難!”

宋錚拱了拱手,“這位兄弟,我隨主人頭一次來這裏,想冒昧地問一句,在商貿行做生意,靠譜麼?”

“怎麼能不靠譜!”小夥計得意地道,“在這裏做生意,明買明賣,童叟無欺,方便省事。就拿我們家老爺來說吧,原來倒賣絲綢,要到這江寧城的行會裏去,托關係走門子,想法設法買點便宜的貨,還要擔心貨物有假。就算拿到貨,還要擔心路上盤剝,算是操碎了心。現在好了,通過商貿行,連賣家的麵兒也不用見,就能拿到合適的貨,還不用擔心有假貨次貨。自己運不了,還能委托商貿行的鏢局護送。有商貿行的牌子在這裏,就不用擔心路上的關卡多征稅錢。就算是中途在客店歇息,店家也給商貿行麵子。如此穩穩當當就能賺錢,咱們這些做夥計的也省事了不少。”

“那是不是賺得少了?”

“是比自己折騰少賺了一點兒,可是省心啊。”夥計顯然很健談,“我家老爺一開始也不太相信這商貿行,直到去年冬天才打算在這裏進貨的。”

“這是為何啊?”宋錚饒有興趣地問道。

“還不是因為咱大齊打關中,很多車馬都被征用了,貨進不來出不去。我家老爺剛費盡心思從徐家絲綢行會進了一千匹的貨,硬是耽擱了近兩個月,才把貨運出去,中途在徐縣又碰上了一個昏官亂設卡征稅,說是大齊打仗,要收‘用兵費’,結果那趟買賣,不但沒賺到錢,還賠了不少。我家老爺的朋友譚老爺,也是做絲綢的,是從商貿行進的貨,還雇了震風鏢局的人護送,結果徐縣關卡的那些衙役,連屁也不敢放,就放行了。”

小夥子說到這裏,還憤憤不平。旁邊立即有不少人搭腔,都表示在商貿行進貨好處多多,雖然賺得少一些,但省心省力風險小,買賣做得安心。

宋錚聽了一會兒,心裏有了數。商貿行的發展與自己的預期相符,隨著規模的擴大,受到衝擊最大的是各個行會,進而是各大家族,當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商貿行進貨出貨的時候,原本處於壟斷地位的各大家族,也被限製住了。

這也難怪這些大家族要再次聯合起來,跟商貿行作對,長此以往,他們所依賴的生意,就隻餘下了生產環節。從所周知,商品流通中,生產環節的利潤是最少的,特別是在這個運輸不發達的年代,大部分利潤是從運輸和經營中產生的。擋人家財路,是逼著人家對商貿行下手了。

彙通商貿行有著皇家的招牌,又有相府撐腰,江南大家不得不出一些下三爛的手段,對付商貿行。他們沒法把商貿行攪黃,所以要插手進來分一杯羹。

宋錚豈能讓這些江南大家如意?他不擔要把這些江南大家打成生產作坊,還預備著將來對這些江南大家的命根子——土地下手。

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