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母子齟齬(2 / 2)

逄瑛閉上了嘴。一些事兒,盡心即可,哪怕是麵對自己的母後。

黃嬌向旁邊轉了一下頭,宮女立即將熱水兌入玉碗中,一股十分別扭的氣味彌漫開來。小心翼翼地將茶端上,黃嬌仿佛不怕燙一般,輕輕吹了吹,便小口地喝了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逄瑛站起身子,伸出手來想服侍黃嬌,卻見黃嬌斜瞅了他一眼。伸出的手就像被施了定身術一般,停在了那裏。直到黃嬌把茶喝完,逄瑛才重新坐下。

“聽說今天蜀使覲見了。”黃嬌喝完茶,停了片刻,才幽幽說道。

逄瑛知道,朝堂上發生任何事,都會被一絲不落地彙報到黃嬌耳朵中,也不奇怪。盡管如此,他還是把事情簡單地說了一遍。

“遠來是客,好好招待人家,至於別的就算了吧。”

逄瑛一愣,“那榷場之事呢?”

“榷場嘛,倒可以開,畢竟那邊兒走私也不少,不能便宜了他們,開了榷場,可以增加點國庫稅收。不過,榷場不能安排在咱們大齊境內,安排在蜀國好了。”

“這……”逄瑛有些猶豫。關於與與蜀國商談的情況,宋錚回途中就送來了奏疏。榷場分為兩個,分別在奉節和秭歸。蜀商可以進齊境買東西,齊商也可以在蜀境進貨。如此一來,無論是蜀國還是齊國,都有稅收,算是平等互利的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深入。

如果榷場僅開在蜀境,那麼齊國惟有增加過關稅,提高貨物價格。而且齊商能采購的東西比較隨意,而蜀商僅能在榷場中購買大齊提供的東西。

“咱們大齊,就沒有在境內開榷場的先例。北麵的金國是如此,原來的西夏也是如此。”黃嬌輕聲解釋了兩句。

“蜀國和金國不太一樣。”逄瑛斟酌了一番,還是小聲道,“無論是大金還是西夏,均不如我們大齊富饒,我們大齊每年可從那裏賺到大量銀子。用宋師的話說,這是貿易順差。”

逄瑛不知不覺用到了宋錚當年考狀元時文章中的名詞,“巴蜀之地本就富庶,大齊引以為名的絲綢、藥材等,均不缺少。其中,蜀錦更是聞名天下……”

“西蜀不過是撮爾小邦。若非咱們大齊國庫不足,我們還用跟他開什麼榷場?直接打過去便是了。”黃嬌聲音高了一些,“你也少提宋錚說的那些東西。宋錚去年使蜀,不過是權宜之計。我們與蜀國一直勢同水火,十年前的大戰,他們采用卑劣手段,讓我們數萬軍士傷亡。現在我們不去攻蜀,郎正淳就燒高香了。哪還用得著跟他做什麼生意!”

對於太後的好鬥,逄瑛早就領教過。這位太後無論對哪個國家,都很硬氣,幾乎從來不考慮玩什麼外交手段,或者合縱連橫之類的。以前對大金、西夏都是如此,現在對蜀國依然如此。

前兩年與大金合親,黃元度和逄檜都讚成,黃嬌沒辦法,這才不情不願地答應了。現在逄檜死了,黃元度“病休”,而上來的國公逄通,一貫與黃嬌意見一致。黃嬌沒人製衡,所以更加硬氣了。若非身體不太好,再加上逄瑛將秉政,黃嬌恐怕會四處陳兵。

宋錚的出使成果將被打折扣,逄瑛不太甘心,小聲道,“蜀國把蔣魁的屍首送過來,誠意是十足的,我們大齊不好太過與之計較。”

“這是他們看著西夏被我們滅了,心裏害怕,這才把蔣魁的屍首送回來。你應該也能看得明白。至於所謂的誠意,也不見得多麼誠。他們怎麼不把蔣魁活綁過來,送個無用的屍首來有什麼用?難道想學孫權送關羽屍首那一套?”

當年孫權把關羽弄死後,覺得不太好處理遺體,於是便送給了曹操。因為關羽大大得罪過曹阿瞞,哪想到人家曹操直接把關羽厚葬了,讓孫權弄了個好沒趣兒。

以孫權比郎正淳,蔣魁比關羽,雖然不太恰當,卻是說郎正淳其實沒安什麼好心。

逄瑛心裏不太樂意,不過看在病人的麵子上,還是低聲作著努力,“北邊的金國已經用兵興慶府,恐怕不久就會攻下。大金去年占了關中大部分地區,再加上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力不可小覷。下一步,大金恐怕會對我們或者蜀國有所圖謀。我們此時與蜀國交好,將來也可多一個臂助。”

“哼,真是越來越沒用了。太祖之時,我大齊獨抗金、夏、蜀三國,百戰不退,還能站穩腳跟。那是何等英姿?沒想到他的後世子孫,卻落到要聯合蜀國對抗大金的地步。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黃嬌的話說得有點重,逄瑛的臉色立時難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