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 公盤曆史(三更)(1 / 2)

黃林,平洲玉器協會的會長,也是平洲公盤創辦人之一,在平洲有著翡翠王之稱。

當然了他這個翡翠王並不是說他有著十分高超的賭石水平,而是因為他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和人脈關係在平洲這個地方辦起了一個影響力絲毫不亞於緬甸公盤的翡翠公盤。

眾所周知,翡翠原料的產地隻有緬甸,而且僅產於緬甸東北密支那地區長約150公裏,寬約30公裏的狹長區域。

而緬甸90%的翡翠原料被華夏的內地客商所購買。

因而,與緬甸接壤的滇南騰衝、盈江、瑞麗等邊陲城市自然就成了緬甸翡翠原石的集散地和中轉站。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時,大部分國內翡翠商人都是到那裏去購買原石的。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邊境線上的那些翡翠商人,做生意不守規矩,經常幹一些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甚至欺詐等不良的行為,這就給了內地的翡翠商人帶來了諸多的不變,在經濟上也損失良多,再加上當地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使得那些收了欺騙、收了欺壓的商人們的維權行為一次又一次的稱謂夢幻泡影。

買原石受製於人,任人宰割不僅意味著忍氣吞聲,而且意味著虧本;而不買原石又沒法做翡翠生意。平洲商人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原石死結”。

怎麼辦?

任人宰割,坐以待斃,不是這些平洲商人作風。

窮則思變,空前的困境激發了他們空前的鬥誌。

在幾經思索之後他們決定另辟蹊徑,既然你們滇南人做買賣不守規矩,那我索性就不和你做生意了,老子直接和緬甸人去做生意,他們要把直接把那些緬甸商人拉到平洲來做原石生意!

這樣一來,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平洲的翡翠原料問題了。

這雖然很難,但是再難的路也是人走出來的。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黃林就開始到緬甸首都仰光參加玉石交易會,也經常到緬甸第二大城市瓦城買翡翠原石。

黃林本身在當時的平洲玉器商中位列三甲,在緬甸也是一個知名人物。

多年的經營使他在緬甸積累了廣泛的人脈關係,與緬甸最大的幾家翡翠原石開采公司老板是好朋友,而且與控製翡翠礦業的緬甸軍方高層交往密切,尤其是與當時緬甸軍政府的五號人物溫敏中將關係非同一般。

進入千禧年之後,他利用一次參加緬甸公盤的機會,動用自己的所有資源,一家一家找緬甸的大型采礦公司遊說,動員他們直接把玉石從緬甸出口到平洲來賣,越過中間環節,雙方互惠互利。

在他的精心策劃之後,在2002年的時候,首家緬甸礦業公司第一次把玉石運到了平洲試水,不僅很快賣完,而且價錢賣得很好,利潤遠比在緬甸玉石產地賣給雲南的玉石販子要高。

這如一針強心劑,極大地刺激了原來觀望的四五家大公司,他們立刻緊跟著把翡翠原石運到了平洲。

這一釜底抽薪的舉動產生了出奇製勝的效果,這對滇南邊境的玉石商人不啻是一個噩夢,具有強大購買力的平洲商人一夜之間從雲南市場消失了,原來紅紅火火的交易、待價而沽的優勢、任意拿捏買家的心態突然失去了基礎,生意一落千丈。